漢字:胡
簡體:胡
繁體:胡
讀音:hu
拼音:hu
部首:月
五行:土
多才巧智,清雅伶俐,中年雖勞,成功隆昌,晚年子孫興旺。
胡
(形聲。從肉,古聲。本義:牛脖子下的垂肉)
鳥獸頷下的垂肉或皮囊 [wattle]
胡,牛顄垂也。--《說文》。徐鍇曰:「牛頷下垂皮也。」
狼跋其胡。--《詩·豳風·狼跋》。傳:「老狼有胡。」
有龍垂鬍鬚下迎黃帝。--《漢書·郊祀志上》。師古曰:「胡,謂頸下垂肉也。」
又如:鬍髯朗(羊的別名。胡,頸下垂肉;髯,須);胡皺(牛頷下鬆弛有皺紋的皮);胡袋(某些鳥類頜下的皮囊,也稱喉囊)
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[st.resembling a wattle]。如:胡孑(刃旁有歧出曲鉤的戈戟)
古代稱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為胡 [Hu,non-Han nationalities liv
胡(鬍、衚)hu
⒈〈古〉我國西北地區的民族之統稱:~人。~服。泛指我國少數民族的或外國的:~椒。~琴。~蘿蔔。
⒉亂,無理:~說八道。~言亂語。~作非為(肆無忌憚的做壞事)。
⒊文言疑問代詞。什麼,怎樣:~為慕大鯨?~不歸?
⒋〈古〉指獸頸下的垂肉。
⒌[~子]鬍鬚(鬍鬚)。
⒍[~同]巷。小街道。
胡字編碼:
五筆98:DEG 倉頡:JRB 四角號碼:47620 UniCode碼:U+80E1 規範漢字編號:1419
胡字出處:
[說文解字]:編號2665,第04卷下,肉部第84字 [康熙字典]:頁979第12
起名字典:
胡
古代是對我國西北地區的民族之統稱,後泛指我國少數民族的或外國的。胡也有亂,無理等含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8670次)
康熙字典:
胡
康熙筆畫:11畫
hu
1<名>獸類頷下的垂肉。《中山狼傳》:「前虞跋~。」
2<形>長壽。常「胡考」「胡耇」連用。《詩經?絲衣》:「~考之休。」
3<代>什麼。《論積貯疏》:「卒然邊境有急,數千萬之眾,國~以饋之。」
4<代>為什麼;怎麼。《歸去來兮辭》:「田園將蕪,~不歸?」《察今》:「上~不法先王之法。」
5<名>古代對北部和西部民族的泛稱。《過秦論》:「~人不敢南下而牧馬。」
【又】泛指外國人。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?白馬寺》:「~神號曰佛。」
【胡盧】笑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