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崩
簡體:崩
繁體:崩
讀音:bēng
拼音:beng
部首:山
五行:土
刑偶傷子,刑克父母,一生多災,難得幸福,病弱短壽。
崩
(形聲。從山,朋聲。本義:山倒塌)
同本義 [landslide;landslip]
梁山崩。--《左傳·成公五年》
又如:山崩地裂
崩裂;倒塌 [collapse;crash to the ground;burst apart]
中間力拉崩倒之聲,火爆聲,呼呼風聲,百千齊作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又如:崩拆(倒塌斷裂);崩陷(倒塌陷落);崩隕(塌陷);崩損(崩塌損壞);崩墜(倒塌墜落)
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,常用山塌下來比喻,由此從周代開始帝王死稱「崩」 [death of an emperor]
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。--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越二月,帝崩。--《明史·海瑞傳》
又如:崩駕(帝王之
崩 bēng
1帝王或王后死亡:先帝知臣謹慎,故臨~寄臣以大事也。(諸葛亮《出師表》)#倒塌;崩裂:天~地裂。
3破裂:談~了。
4被彈射的物體擊中:小心瓦片~傷眼睛。
5槍斃:一槍~了他。
【崩潰】迅速瓦解;垮台(多指國家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):反動政權徹底~。
【崩裂】(物體)受力而猛然分開。
【崩龍族】見【德昂族】。
崩字編碼:
五筆98:MEEF 倉頡:UBB 四角號碼:22227 UniCode碼:U+5D29 規範漢字編號:2298
崩字出處:
[康熙字典]:頁315第06
起名字典:
崩
本義指山倒塌。後引申為帝王或王后死亡,破裂等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10次)
康熙字典:
崩
康熙筆畫:11畫
bēng
1<動>倒塌;崩裂。《口技》:「中間力拉~倒之聲。」
【又】專指山坍塌。《列子?伯牙與鍾子期》:「初為霖雨之操,更造~山之音。」
2<動>用於抽像和比喻意義,表示崩潰;潰爛。《原君》:「視兆人萬姓~潰之血肉,曾不異夫腐鼠。」
3<動>古代稱帝王之死。《觸龍說趙太后》:「一旦山陵~,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?」
【辨】崩,薨,卒,死,沒。都是古代對死的稱呼。《禮記?曲禮》:「天子死曰~,諸侯死曰薨,大夫死曰卒,士曰不祿,庶人曰死。」「沒」等於說「去世」,後寫作「歿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