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施
簡體:施
繁體:施
讀音:shī
拼音:shi
部首:方
五行:金
一生多福少勞,福祿豐厚,中年吉祥,晚年勞神。
施
(形聲。從,也聲。本指旗幟)
旗飄動 [wave]
旖施,柔順搖曳之貌。--《說文》朱駿聲通訓定聲
施,旗貌。--《說文》
旖旎(施)從風。--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。索隱:「猶阿那也。」
假借為「吔」。給,給予。引申為施捨 [give]
施,予也。--《廣雅》
德施普也。--《易·乾》。釋文:「與也。」
施其功事。--《周禮·內宰》。注:「賦也。」
齊侯好示務施。--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「惠也。」
旅有施捨。--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王施捨不倦。--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
留待作遺施,於今無會圖。--《玉台新詠·古詩為焦
施shī
⒈實行,展示,發揮:~行。~展。~工。把本領~出來。
⒉用上,加上:~用。~肥。略~丹粉。
⒊給予:~禮。~遺(遺:贈送)。
⒋[施捨]舊時指將財物送給窮人或出家人,多是剝削階級的偽善行為。又是迷信者為免除所謂的"禍祟"而做的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施yi 1.邪。 2.謂太陽西斜。 3.逶迤斜行。 4.大尺名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施yi 1.延續;延伸。 2.移易;改變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施shǐ 1.棄置,忘卻。 2.解除。 3.寬緩。
施字編碼:
五筆98:YTBN 倉頡:YSOPD 四角號碼:08212 UniCode碼:U+65BD 規範漢字編號:1634
施字出處:
[說文解字]:編號4271,第07捲上,×部第13字 [康熙字典]:頁482第01
起名字典:
施
意為給予、施捨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7440次)
康熙字典:
施
康熙筆畫:9畫
shī
1<動>實施;實行。《齊桓晉文之事》:「今王發政~仁,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。」
2<動>施展;使用。《促織》:「靡計不~,迄無濟。」
3<動>施加;推與。《論語?顏淵》:「己所不欲,勿~於人。」
4<動>搽抹。《林黛玉進賈府》:「唇若~脂。」
5<動>施捨;給予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「留待作遺~,於今無會因。」
6<名>恩惠;好處。《殽之戰》:「未報秦~而伐其師。」
7<動>設置;安放。《口技》:「會賓客大宴,於廳事之東北角,~八尺屏障。」
shǐ
<動>通「弛」。放鬆;解除。《後漢書?光武帝紀》:「遣驃騎大將軍杜茂將眾郡~刑屯北邊。」
yi
1<形>邪;斜。《韓非子?詭使》:「諂~、順意、從欲以危世者,近習。」
2<動>斜行。《孟子?離婁》:「蚤起,~從良人之所之。」
yi
<動>延伸;延續。《葉公好龍》:「於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於牖,~尾於堂。」
【施生】給人以生路。
【施施】⒈慢走的樣子。⒉喜悅自得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