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堙
簡體:堙
繁體:堙
讀音:yīn
拼音:yin
部首:土
五行:土
堙
(形聲。從土,垔聲。《說文》本作「垔」,從土,西聲。本義:堵塞)
同本義 [block up]
垔,塞也。--《說文》。字俗作堙,作堙。
井堙木刊。--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
墮高堙庳。--《國語·周語》
夷灶堙井。--《國語》
又如:堙圮(堵塞毀壞);堙窒(堵塞);堙絕(堵塞斷絕);堙塞(堵塞)
泯滅;埋沒 [bury in oblivion]
絕後無主堙替隸圉。--《國語·周語下》。韋昭注:「堙,沒也。」
金玉本光瑩,浮沙豈能堙。--宋·王安石《東方朔》
又如:堙滅(埋沒);堙昧(埋沒不顯)
廢置,敗落 [waste]
不若堙穴伏。--《韓非子·八說》
堙
堙(堙)yīn
⒈小土山。
⒉填塞,堵塞:~井。塹(挖)山~谷。〈引〉埋沒,淹沒:~沒。~滅。
堙字編碼:
五筆98:FSFG 倉頡:GMWG 四角號碼:41114 UniCode碼:U+5819 規範漢字編號:5064
堙字出處:
[康熙字典]:頁232第23
起名字典:
堙
小土山;填塞,堵塞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60次)
康熙字典:
堙
康熙筆畫:12畫
yīn
1<名>小土山。《公羊傳?宣公十五年》:「乘~而闚宋城。」
【又】堆土為山。《左傳?襄公六年》:「~之環城。」
2<動>填塞。《史記?蒙恬列傳》:「塹山~谷,通直道。」
【引】埋沒;淹沒。《後漢書?應劭傳》:「舊章~沒,書記罕存。」
【堙滅】埋沒;消滅。
【堙替】埋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