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縶
簡體:縶
繁體:
讀音:zhi
拼音:zhi
部首:糸
五行:金
縶
(會意。從糸,執聲。本義:繫絆馬足。絆)
同本義 [tie up with rope or chain]
縶之維之。--《詩·小雅·白駒》。又傳:「絆也」。
軒冕誠可慕,所憂在縶維。--韋應物《洛都游寓》
又如:縶
縶字編碼:
五筆98:RVYI 倉頡:QIVIF 四角號碼:55903 UniCode碼:U+7D77 規範漢字編號:7414
縶字出處:
[康熙字典]:頁924第16
起名字典:
縶
暫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0次)
康熙字典:
縶
康熙筆畫:12畫
zhi
1<動>用繩索拴住馬足。屈原《九歌?國殤》:「霾兩輪兮~四馬。」
2<名>拴馬踉用的繩索。《詩經?周頌?有客》:「言授之~,以縶其馬。」《左傳?成公二年》:「韓厥執~馬前。」
3<動>拘禁;束縛。《左傳?成公九年》:「南冠而~者誰也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