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音
簡體:音
繁體:音
讀音:yīn
拼音:yin
部首:音
五行:土
晚婚迟得子大吉,出外吉祥,中年劳,晚年吉祥,双妻之格。
音
(指事。从言含一。甲骨文“言、音”互用,金文、小篆在“言中加一横,表示所发之音。本义:声音)
同本义 [sound;voice]
音,声也。生于心,有节于外。谓之音。--《说文》
八音。一说笙、祝、鼓、箫、琴、埙、钟、磬也。--《白虎通·礼乐》
凡音之起,由人心生也。声成文,谓之音。--《礼记·乐记》
夫音,乐之舆也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一年》
鸡狗之音相闻。--《庄子》
北音清越。--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鸟兽音迹。--清·姚鼐《登泰山记》
又如:音颡(喉咙);音强(指声音的强弱。也叫响度或音势。音的强弱,因发音体振动
音yīn
⒈声:声~。
⒉消息:~讯。佳~。
⒊音节,听觉上感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。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:一字一~。双~词。
音字編碼:
五筆98:UJF 倉頡:YTA 四角號碼:00601 UniCode碼:U+97F3 規範漢字編號:1632
音字出處:
[說文解字]:編號1729,第03捲上,音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396第25
起名字典:
音
聲;消息;音節,聽覺上感受到的最小語言單位;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1170次)
康熙字典:
音
康熙筆畫:9畫
yīn
1<名>聲音。《琵琶行並序》:「聽其~,錚錚然有京都聲。」
2<名>音樂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寡人竊聞趙王好~。」
3<名>音律。《庖丁解牛》:「奏刀騞騞然,莫不中~。」
4<名>口音。《回鄉偶書》:「鄉~無改鬢毛衰。」
5<名>字的讀音。《游褒禪山記》:「今言『華』如『華實』之『華』者,蓋~謬也。」
6<名>通「蔭」。樹蔭。《左傳?文公十七年》:「鹿死不擇~。」
【音翰】⒈詩文;文辭。⒉書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