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鄂
簡體:鄂
繁體:鄂
讀音:e
拼音:e
部首:
五行:木
鄂
古地名 [E county]
湖北省的簡稱 [another name for Hubei Province]。因清代省會武昌是隋以後鄂州的治所而得名
邊界 [boundary]
紛被麗而亡鄂。--《文選·揚雄·甘泉賦》
通「愕」。驚愕 [stunned;stupefied]
象鄂不懌。--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
「孺子,下取履!」良鄂然,欲毆之。--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
群臣皆驚鄂失色,莫敢發言,但唯唯而已。--《漢書·霍光傳》
又如:鄂然(吃驚的樣子)
通「萼」。花托 [receptacle]
又如:鄂鄂(花開放的樣子);鄂不(花萼和花托);鄂足(花托)
鄂縣
[E county] 現在湖北省鄂城縣
鄂 e
1湖北省的簡稱。
2姓。
【鄂畢河】蘇聯大河之一。由源於阿爾泰山脈的比亞河與卡通河匯合而成。向西北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鄂畢灣。匯合點以下長3680公里。流域面積約248萬平方公里。
【鄂爾多斯高原】位於內蒙古高原南部,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境內。黃河三面環繞,南界為長城。面積13萬平方公里。海拔1000-1300米。東部多草原,西、北、南部多沙漠。
【鄂倫春族】中國少數民族。分佈於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。6965人(1990)。說鄂倫春語,屬滿一通古斯語族。舊時從事遊獵業,信仰薩滿教。
【鄂溫克族】中國少數民族。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黑龍江省。26315人(1990)。說鄂溫克語,屬滿一通古斯語族。主要從事牧業、農業。舊時信仰薩滿教。
【鄂豫皖革命根據地】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之一。1927年11月至1929年11月,共產黨人先後組織農民起義,分別創立鄂豫邊、豫東南、皖西根據地。1930年連成一片,成立工農民主政權,組成紅四方面軍。1932年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川陝邊區後,留下紅二十五軍堅持游擊戰。又稱鄂豫皖蘇區。
【鄂豫皖蘇區】見【鄂豫皖革命根據地】。
鄂字編碼:
五筆98:KKFB 倉頡:RSNL 四角號碼:67227 UniCode碼:U+9102 規範漢字編號:2283
鄂字出處:
[說文解字]:編號4076,第06卷下,邑部第93字 [康熙字典]:頁1274第22
起名字典:
鄂
古地名,也是湖北省的簡稱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520次)
康熙字典:
鄂
康熙筆畫:16畫
e
1古國名,在今河南沁騍市西北。《史記?殷本紀》:「以西伯昌、九侯、~侯為三公。」
2古名地,在今湖北鄂城縣。《史記?楚世家》:「乃興兵伐庸、楊粵,至於~。」
3古邑名,春秋晉邑,在今山西鄉寧縣。
4<通>「愕」《漢書?霍光傳》:「群臣皆驚~失色,莫敢發言,但唯唯而。」
5<通>「諤」。直言。馬融《長笛賦》:「蒯聵能退敵,不佔成節~。」(不佔:人名)
6<通>「萼」花托。《詩經?小雅?常棣》:「常棣之華,~不韡韡。」
7<通>「堮」。邊際。《漢書?揚雄傳》:「攢並閭與蘢葀兮,紛被麗其亡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