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字:稀
簡體:稀
繁體:稀
讀音:xī
拼音:xi
部首:禾
五行:木
性刚果断,少年艰难,中年多劳或奔波,晚年吉祥。
稀
(形声。从禾,希声。本义:稀疏)
同本义 [scattered;sparse]
稀,疏也。--《说文》
月明星稀。--《文选·曹操·短歌行》。经传皆以希为之。
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无。--唐·杜甫《倦夜》
种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--晋·陶潜《归园田居》
又如:稀棱挣(稀疏的样子);稀撒撒(稀剌剌);稀星(稀疏的星);稀零零(极稀疏);稀稀落落(稀疏的样子;稀疏冷落的样子)
少,不多 [rare;scarce]
相见常日稀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鞍马稀。--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死者尚稀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自想此梦稀奇,
稀xī
⒈疏,跟"密"相对:~疏。~客。地广人~。月明星~。
⒉薄,浓度小,跟"稠"相对:~薄。~饭。~盐酸。
⒊少:~少。~罕。~奇。~有。
稀字編碼:
五筆98:TRDH 倉頡:HDKKB 四角號碼:24927 UniCode碼:U+7A00 規範漢字編號:2678
稀字出處:
[說文解字]:編號4363,第07捲上,禾部第12字 [康熙字典]:頁853第10
起名字典:
稀
疏,跟密相對;薄,濃度小,跟稠相對;少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190次)
康熙字典:
稀
康熙筆畫:12畫
xī
1<形>稀疏;疏。《歸田園居》:「種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~。」
2<形>稀少;少。《孔雀東南飛》:「賤妾留空房,相見常日~。」
3<形>稀薄;不稠。白居易《苦雨》:「葉濕蠶應病,泥~燕亦愁。」
4<副>表示程度深,用在「爛」、「松」等形容詞前。《葫蘆僧判斷葫蘆案》:「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動手,將馮公子打了個~爛,抬回去三日竟死了。」
【稀年】七十歲的代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