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重慶百珍燕商貿有限責任公司】姓名含義解釋,取名用字解釋【重慶百珍燕商貿有限責任公司】
重字起名字解析

重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重字的筆畫:【9畫】
重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重字的拼音:【zhong】
重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218,第08捲上,重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291第03
重:意為層、重複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9170次)
重 chong
(字源見「重」)
重複,重疊 [repeated;again;once more]
四阿重屋。--《考工記·匠人》。注:「復笮也。」
設重簾。--《周禮·掌次》
余將董道而不豫兮,固將重昏而終身。--屈原《涉江》
王無重世之德。--《史記·春申君傳》
重金兼紫。--《後漢書·呂強傳》
圜有九重,孰營度之?--《楚辭·天問》
又如:這兩個例子重了;重句(重複的文句);重字(重複的字);重卦(重疊八卦);重席(重疊的墊席);重軒(雙重欄杆)
雙,成對 [double]
蓋二以重。--《儀禮·少牢禮》
又如:重五(陰曆五月初五日,即端陽節);重瞳(傳說舜與
慶字起名字解析

慶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慶字的筆畫:【6畫】
慶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慶字的拼音:【qing】
慶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343第20
慶:慶字主要表示祝賀、幸福、福慶、吉慶、福澤等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914510次)
慶
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左邊是個「文」字,中間有個心,表示心情誠懇;右邊是一張鹿皮。合起來表示帶著鹿皮,真誠地對人慶賀。小篆字形上面是鹿字省略一部分;中間是「心」字,表心意;下邊是「」,表示「往」。意思跟甲骨文相同。本義:祝賀;慶賀)
同本義 [celebrate;congratulate]
慶,行賀人也。…吉禮以鹿皮為摯,故從鹿省。--《說文》。段注:「謂心所喜而行也。」
慶,賀也。--《廣雅·釋言》
慶子家駒。--《公羊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
故慶其喜。--《國語·魯語》
是以有慶矣。--《詩·小雅·裳者華》
蜀遣衛尉陳震慶權踐位。-
慶(慶)qing
⒈祝賀:~祝。~賀。~豐收。~功大會。
⒉可祝賀的事:佳~。國~。喜~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慶qiāng 1.發語詞。
百字起名字解析

百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百字的筆畫:【6畫】
百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水】
百字的拼音:【bǎi】
百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2221,第04捲上,白部第7字 [康熙字典]:頁785第04
百:數詞十個十。喻很多,如百花,百姓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1940次)
百
(會意。從一,從白。「白」假借為「百」。本義:數詞)
十個十。一百,100 [hundred]
百,十十也。--《說文》
律中百鐘。--《淮南子·時則》
雖人有百手,手有百指,不能指其一端。--《虞初新志·秋聲詩自序》
又如:百輛之迎(用隆重儀式迎娶新婦);百日(一百天;人死後的一百天,請僧道誦經或作道場);百戶(一百戶人家;統兵百人之官)
概數。言其多,許多的,眾多的 [numerous]
千祿百福。--《詩·大雅·假樂》
將軍百戰死,壯士十年歸。--《樂府詩集·木蘭詩》
猿則百叫無絕。--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
又如:百花爭艷;百發百中;百
珍字起名字解析

珍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珍字的筆畫:【9畫】
珍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珍字的拼音:【zhēn】
珍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148,第01捲上,玉部第68字 [康熙字典]:頁730第04
珍:珍字的主要意思是指珠玉等寶物,也用來比喻貴重器物或難得的人才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554560次)
珍
(本義:珠玉等寶物)
同本義 [treasure]
珍,寶也。--《說文》
珍圭。--《周禮·典瑞》。注:「王使之瑞節。」
多珍怪些。--《楚辭·招魂》。注:「金玉為珍。」
珍怪奇物。--《淮南子·主術》
遠方莫致其珍。--《荀子·解蔽》
希世之珍。--明·劉基《郁離子·千里馬篇》
堂有煉珍。--清·周容《芋老人傳》
又如:珍積(積蓄的財寶);珍翰(墨寶);珍幣(珍寶財物);珍賂(珍貲。珍寶財物);珍瑰(珍瑋。珍寶)
比喻難得的人才 [talented person]
此固國家之珍,而社稷之佐也。--《墨子》
精美的食品 [delicacy]
交廣市鮭
珍(珍)zhēn
⒈寶貝,寶物:~寶。奇~異寶。
⒉貴重的,稀有的:~品。~禽異獸。
⒊美味貴重的食品:~味。~饈。山~海味。
⒋重視,看重:~惜。~愛。~視。~重。
⒌[珍珠]見珠。
燕字起名字解析

燕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燕字的筆畫:【16畫】
燕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土】
燕字的拼音:【yan】
燕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7646,第11卷下,燕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683第16
燕:燕字原指燕子,後引申指安逸、安樂。用作人名意為靈巧、聰明、伶俐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766060次)
燕
古國名 [Yan state]
周代諸侯國名。本作:匽、郾。姬姓;周召公之後,世稱北燕,擁有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西端,建都薊(今北京)。戰國時成為七雄之一。後滅於秦
燕趙韓魏。--《戰國策·齊策》
欲亡趙走燕。--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燕畏趙。
燕趙之君。--宋·蘇洵《六國論》
燕趙之收藏,韓魏之經營,齊楚之精英。(互文,收藏、經營、精英均指金玉珍寶。)--唐·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燕地寒,花朝節後,余寒猶厲。(燕,古代燕國,這裡指北京地區。)--明·袁宏道《滿井遊記》
周代諸侯國名。姞姓;開國君主伯倏。在今河南省延津縣東
燕yān周代諸侯國名,戰國時七雄之一,在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南部一帶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燕(鷰) yan
⒈燕子,翼尖而長,尾巴叉狀像張開的剪刀。常見的有家~,它是候鳥,多在屋內或屋簷下用泥築巢居住。捕食昆蟲,是益鳥,要保護,禁止獵殺。
⒉〈古〉通"宴"。酒宴,安閒:~飲。~居。
商字起名字解析

商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商字的筆畫:【11畫】
商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商字的拼音:【shāng】
商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1449,第03捲上,×部第3字 [康熙字典]:頁194第32
商:買賣,做生意,也指做生意的人。交換意見,討論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930次)
商〈動〉
(會意。從陞,章省聲。本義:計算,估量)
同本義 [estimate]
商,從外知內也。--《說文》。段注:「漢律志云:商之言章也。物成熟可章度也。」
商,度也。--《廣雅》
虜必商軍進退,稍引去。--《漢書·趙充國傳》
又如:商略(估計);商算(計算);商度(測量);商羊(傳說中一種能預知雨的鳥);商謎(猜謎);商功(古代九章算術之一,即測量體積、計算工程用工的方法)
引申為商議,商討;商量 [consult;discuss]
商兌。--《易·兌》。注:「商量裁判之謂也。」
操與眾商議,欲立植為世子。--《三國演義·楊修之死》
又如:商通(勾通;相互商
商shāng
⒈買賣,做生意,也指做生意的人:~業。~人。經~。通~。富~。
⒉交換意見,討論:~量。~議。~討。相~。
⒊除法中的得數:二除十~五。六被三除~數是二。
⒋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,即"心"宿。
⒌〈古〉五音(宮~角徵羽)之一。相當於簡譜中的"2"。
⒍朝代名。商朝,約在公元前16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。第一代君主是成湯。公元前十四世紀中葉,商王盤庚遷都於殷之後,又稱殷朝(殷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)。
⒎[商榷]商討,斟酌。
⒏[商標]商品表面或包裝上的標誌、記號。
⒐[商品]為交換、出賣而生產的產品。
貿字起名字解析

貿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貿字的筆畫:【9畫】
貿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水】
貿字的拼音:【mao】
貿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213第21
貿:交換財物,交易。輕率,冒冒失失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780次)
貿
(形聲。從貝,卯聲。從貝,與財物有關。本義:交換財物,交易)
同本義 [trade]
貿,易財也。--《說文》
貿,市也。--《爾雅》
氓之蚩蚩,抱布貿絲。--《詩·衛風·氓》。傳:「買也。」
工商貿販於道。--《晉書·苻堅載記》
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。--柳宗元《永州八記》
予貿得其一。--明·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又如:以臣等貿馬;貿糴(買進糧食);貿遷(販運買賣);貿載(指販運貨物的車子);貿買(購買);貿售(販賣,出售);貿貨(買賣貨物);貿販(販賣)
改變 [change]
男女貿功以長生。--《呂氏春秋·上農》。注:「易也。」
古今一
貿mao
⒈交易,交換財物:~易。抱布~絲。
⒉輕率,冒冒失失:~然前去。~ ~然來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貿mou 1.目眩。參見"貿貿"。 2.昏昧,昏庸。 3.通"侔"。等齊。 4.通"牟"。謀取。
有字起名字解析

有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有字的筆畫:【6畫】
有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土】
有字的拼音:【yǒu】
有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4299,第07捲上,有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504第20
有:有字的本義是具有或擁有,取名時使用有字,主要是作修飾詞用,表示期望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穫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65800次)
有
(會意。金文字形,從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義:具有,與「無」相對)
同本義 [have;possess]
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傳曰:「日月有食之。」--《說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許雲月有食之,猶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
一有一亡曰有。--《谷梁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
大有眾也。--《易·雜卦》
有備無患。--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
天若有情天亦老。--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
又如:有來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無運(謂命好,運氣卻不好);有酒膽無飯力(表面剛強,骨子裡懦弱);有竡劃沒是處(雖有安排,但無法實現。喻指無處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
有yǒu
⒈跟"無"相對。
1〈表〉所屬:她~部錄像機。
2〈表〉存在:~見解。~希望。~花~草。
3〈表〉發生和出現:他~傷了。情況~了變化。
4〈表〉估量或比較:這隻雞~五斤多。他~你那樣高了。
5〈表〉大或多:~把年紀。富~成效。~的是(多得很)。
⒉用於某些動詞前面。〈表〉客氣:~請。~坐。~勞。
⒊佔據:占~。孫權據~江東。
⒋跟"某"、"某些"相近或指一部分:~一時期。~人不同意。~的(有些)地方工作未做好。
⒌〈古〉漢語詞頭,作助詞(無義):~夏。~周。
⒍[有為]有作為。
⒎[有方]得法。得當。
⒏[有傾]不多久,過了一會兒。
⒐[有司]〈古〉稱官吏。
⒑[有限]
1有條件的,有邊際的,可以窮盡的:~限公司。
2不多的,有一定限度的。
⒒[有效]有作用,有效果:很~效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有you同"又"。還有,再加上:三十~六。
限字起名字解析

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限字的筆畫:【8畫】
限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限字的拼音:【xian】
限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581,第14卷下,阜部第14字 [康熙字典]:頁1350第07
限:定範圍;指定的範圍;範圍的極限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160次)
限
(形聲。從阜,艮聲。阜,土山,與山勢有關。本義:阻隔)
同本義 [separate;cut off;sunder]
限,阻也。--《說文》
限之以大故。--《楚辭·懷沙》
牽牛織女遙相望,爾獨何辜限河梁。--三國魏·曹丕《燕歌行》
又如:限絕(隔絕);限隔(阻隔;隔絕);限帶(阻隔圍繞);限難(阻難)
限制;限定 [limit]
是身如浮雲,安可限南北。--杜甫《別贊上人》
又如:限狀(限期完成公務的文書)
限
險阻 [danger and barrier]
南有巫山,黔中之限。--《戰國策》
限期 [deadline]
限六日內交。--《廣東軍務記》
不可限以時月。--宋·沈
限xian
⒈定範圍:~制。~定。~期完成。
⒉指定的範圍:界~。期~。權~。
⒊險阻:巫山之~。
⒋[限額]規定的數額。
⒌〔限度〕範圍的極限:最大~度。最低~度。
責字起名字解析

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責字的筆畫:【8畫】
責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責字的拼音:【ze】
責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213第21
責:分內應做的事;要求;質問,詰問;指摘;懲罰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70次)
責
(形聲。小篆字形。從貝,朿聲。本義:債款,債務)
索取(財物) [ask for;demand]
責,求也。--《說文》
往責於東邑。--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
責之里正。--《聊齋誌異·促織》
責一頭。
以塞官責。
又如:責償(索取賠償);責貨(索賄);責諾(求取他人的許諾);責義(以合乎禮義要求別人);責債(索債);責賂(索求財物)
責備 [reproach;blame;reprove]
責人斯無難,惟受責俾如流,是惟艱哉!--《書·泰誓》
尚不覺悟而不自責,過矣。--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無責也。--清·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又如:叱責(大聲呵叱責備);呵責(呵斥);苛責
責ze
⒈分內應做的事:~任。負~。盡職盡~。人人有~。
⒉要求:~己嚴,~人寬。求全~備(責:求。備:齊全。對人對事要求完美無缺)。
⒊質問,詰問:~問。
⒋指摘:斥~。譴~。
⒌懲罰:~罰。鞭~。杖~。
⒍[責成]指定專人或機構負責辦好:此事已~成他去辦妥。
⒎[責備]批評指責。
任字起名字解析

任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任字的筆畫:【6畫】
任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任字的拼音:【ren】
任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062,第08捲上,人部第139字 [康熙字典]:頁94第24
任:漢王莽時女子爵位名。用以稱公主。也作使用,委以職位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7530次)
公字起名字解析

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公字的筆畫:【4畫】
公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公字的拼音:【gōng】
公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716,第02捲上,八部第10字 [康熙字典]:頁126第28
公:公字的本義是指正直無私。在引申義中,公字又表示公事、公然等義,有時也指人。指人時,情況較為複雜。如古時對人尊稱為公,也稱祖父或父親、丈夫的父親為公,有時則指雄性的動物,如公雞、公牛等。另外,古時還把一種封爵稱為公,地位在王爵和侯爵之間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1680次)
公〈形〉
(會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八」,表示相背,下面是「」(「私」的本字)。合起來表示「與私相背」,即「公正無私」的意思。本義:公正,無私)
同本義 [just]
公,平分也。--《說文》
背謂之公,或說,分其以與人為公。--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兼覆無私謂之公。--《賈子·道術》
舉公義,辟私怨。-《墨子·尚賢上》
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,讒諂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又如:公氣(正大,公正);公素(公正質樸);公潔(公正廉潔);公慎(公正謹慎);公誠(
公gōng
⒈國家的或集體的,跟"私"相對:~文。~款。~糧。~而忘私。立黨為~。愛護~共財產。
⒉正直,合理:~事~辦。~正無私。買賣~平。
⒊共同的,大家認可的,大家適用的:~約。~認。~海。
⒋能普遍用於同類事物的:~式。
⒌讓大家知道:~布賬目。可以~開。發佈~報。
⒍雄性的:~牛。
⒎稱祖輩或年老的男人:大~。外~。老~ ~。
⒏丈夫的父親:贍養~婆。
⒐對男子的尊稱:諸~。
⒑〈古〉五等爵位(~侯伯子男)的第一等。
⒒公制的計量單位和曆法:~斤。~裡。~尺。~歷。~元。
⒓[公司]合股或單股經營的工、商企事業組織:石油~司。服務~司。
⒔[公子]舊時稱王、侯、官僚的兒子。也用於對別人兒子的敬稱。
⒕[公主]皇帝或國王的女兒。也指皇帝或國王的姑母、姐妹等。
⒖[公民]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,按憲法或法律規定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人。
⒗[公使]由一國元首派駐到別國的、低於大使級的代表。通常都授有"特命全權公使"銜。
司字起名字解析

司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司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司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司字的拼音:【sī】
司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741,第09捲上,司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74第03
司: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本義:職掌,主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810次)
司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從反後,意思說,與帝王「後」相對為「司」,即有司。本義:職掌,主管)
同本義(含負責掌握、處理之意) [take charge of]
司,臣司事於外者。--《說文》
司,臣也。--《廣雅》
司,主也。--《小爾雅》。按,周官四十有一司,司者,理其事也。
司王朝。--《周禮·師氏》
司,主也。--《廣雅》
曰司徒。--《禮記·曲禮》。疏:「凡言司者,總其領也。」
至於守司囹圄,禁制刑罰,人臣擅之,此謂刑劫。--《韓非子·三守》
使雞司夜,令狸執鼠,皆用其能,上乃無事。--《韓
司sī
⒈主管,掌管:~令。~法。~機。各~其事。
⒉政府機關名稱。我國部以下的辦事單位:外交部西歐~。
⒊觀察:~日月之長短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司si 1.通"伺"。偵察;探察。 2.通"伺"。守候;等待。 3.同"嗣"。繼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