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東莞明毅模具經營部】姓名含義解釋,取名用字解釋【東莞明毅模具經營部】
東字起名字解析

東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東字的筆畫:【5畫】
東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東字的拼音:【dōng】
東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78第02
東:東字原是方位的指代詞,指太陽升起的那個方向。在人們心目中,太陽的升起是萬事萬物的開始,十分吉祥有生氣。因此,太陽所升起的東方也被認為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一個方位。人們採用東字作人名,就是主要取用這種含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320480次)
東
(會意。從木,官溥說,從日在木中。本義:東方,日出的方向)
同本義 [east]
東,動也。--《說文》
東方者,動方也,萬物始動生也。--《白虎通·五行》
東方木也。--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。按:「日所出也。從日在木中,會意。」
東君,日也。--《廣雅·釋天》
東鄰。--《易·既濟》。虞注:「震為東。」
東方者,陽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大兒鋤豆溪東,中兒正織雞籠。--宋·辛棄疾《清平樂·村居》
又如:關東;旭日東昇;東夏(指中國東部);東朝(東宮);東極(東方邊遠之處);東君(神話中與西王母相對的東王公);東坦(女婿);東裔(東
莞字起名字解析

莞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莞字的筆畫:【10畫】
莞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莞字的拼音:【guān】
莞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329,第01卷下,艸部第90字 [康熙字典]:頁1034第20
莞:俗名水蔥、蓆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織的蓆子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730次)
莞〈名〉guan
(形聲。從艸,完聲。本義:俗名水蔥、蓆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織的蓆子)
同本義 [tabernaemontanus bulrush],植於水田,又名水蔥(Scirpus tabernaemontani),莖高五六尺,可織席,葉小如鱗片,花黃綠色。一名「小蒲」。如:莞蒲(蒲草);莞席(莞草編織的蓆子);莞蕈(草制之席及竹製之席);莞蒻(莞和蒻是兩種編席的蒲草。借指用蒲草編的草蓆)每
「東莞」:市名,在廣東省東江下游
莞 wan
微笑 [smiling]
浙酒二樽,少助待客之需。希莞納,幸甚。--《金瓶梅》
又如:莞納(笑納);莞收(笑著收下)
莞
胃的內腔 [gastral cavity]
寒
莞guǎn
⒈東~市,在廣東省。
⒉見wǎn二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莞wǎn
⒈[莞爾]微笑的樣子:~爾而笑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莞guān 1.俗名水蔥﹑蓆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織的蓆子。 2.姓。春秋時有莞蘇。見《呂氏春秋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莞guan 1.地名用字。晉置東莞郡。見《晉書.地理志下》。
明字起名字解析

明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明字的筆畫:【8畫】
明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水】
明字的拼音:【ming】
明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491第12
明:象徵光明。意為明亮、公開、清楚、深明大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790440次)
明
(會意。甲骨文以「日、月」發光表示明亮。小篆從月囧,從月,取月之光;從囧,取窗牖之明亮。本義:明亮,清晰明亮)
同本義。與「昏暗」相對 [brilliant;light;bright]
明,照也。--《說文》
照臨四方曰明。--《左傳·昭公二十八年》
東方明矣。--《詩·齊風·雞鳴》
明,精白也。--《國語·周語》
視曰明。--《書·洪範》
明則著。--《禮記·中庸》
明星謂之啟明。--《爾雅》
東有啟明。--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
在天者莫明於日月。--《荀子·天論》
不知明鏡裡,何處得秋霜。--唐·李白《秋浦歌》
「月明星稀,烏
明ming
⒈亮,照亮:~晃晃。天~。燈火通~。
⒉清楚,懂得,瞭解:~白。~確。~禮。深~大義。~見萬里。
⒊公開,不隱蔽,顯露在外,跟"暗"相對:~說。~碼實價。~槍暗箭。
⒋視力,視力好:左丘失~(左丘:〈古〉人名)。聰耳~目。
⒌看得清,認得准,見識高:~智。英~。心~眼亮。
⒍次,下一個(專指日、年):~天。~年。
⒎迷信者稱神靈:神~。
⒏[明器]也作"冥器"。陪葬用的器物。
⒐朝代名。明朝,公元1368-1644年。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。
毅字起名字解析

毅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毅字的筆畫:【15畫】
毅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毅字的拼音:【yi】
毅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1962,第03卷下,殳部第17字 [康熙字典]:頁587第14
毅:毅指意志堅定、果斷,同時也是男性所面具有的一種品德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88390次)
毅
(形聲。從殳,「殳」指兵器。本義:意志堅強、果斷)
同本義 [firm]
毅,有決也。--《說文》
毅,強而能斷也。--《論語·泰伯》
剛、毅、木、訥近仁。--《論語·子路》
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--《論語·泰伯》
性嚴毅。--清·邵長蘅《青門剩稿》
又如:毅武(剛強勇武);毅烈(剛毅節烈)
堅決 [resolute]
心毅,則憎心見於下。--《韓非子·八說》
殺敵為果,致果為毅。--《左傳》
又如:毅色(嚴肅堅決的神態)
殘忍,殘酷 [ferous]
強忍犯義,毅也。--《國語·楚語下》
毅yi果斷,意志堅定:~力。強~。剛~。~然決斷。
模字起名字解析

模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模字的筆畫:【14畫】
模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模字的拼音:【mo】
模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3604,第06捲上,木部第211字 [康熙字典]:頁551第02
模:法式,標準,規範。也指倣傚,傚法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0500次)
模
(形聲。從木,莫聲。本義:鑄造器物的模子)
同本義 [model;pattern;standard]
模,法也。--《說文》。按,水曰法,木曰模,土曰型,金曰鎔,竹曰笵。
繽乎其猶模繡也。--《書·大傳》。注:「模所琢文章之范。」
授全模於梓匠。--左思《魏都賦》
古者鑄器,必先用蠟為模。--趙希鵠《洞天清錄》
又如:模度(標準);模准(樣板,規範);模憲(法則)
楷式,榜樣。特指值得學習的先進人物 [example;ideal;model]
可為達士模。--左思《詠史》詩
又如:勞模;評模;模楷(模範,榜樣);模則(楷模,準則);模表(模範,表率);模範(榜樣,表率)
模
模mo
⒈法式,標準,規範:~范。楷~。
⒉倣傚,傚法:~仿。
⒊[模型][模子]
1依照原物或計劃中的事物(如建築物)制做成的物品。
2鑄造金屬器物用的模具。
⒋[模糊]不清楚,不分明。
⒌[模稜]也作"摸稜"。意見或語言含糊,既不肯定也不否定:~稜兩可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模mu
⒈壓制或澆灌方法製造物品所用的工具:~子。木~。銅~兒。
⒉[模樣]
1樣子,容貌:她倆~樣差不多。
2大約:在九點鐘~樣。三十歲~樣。
具字起名字解析

具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具字的筆畫:【8畫】
具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具字的拼音:【ju】
具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1762,第03捲上,廾部第17字 [康熙字典]:頁128第01
具:本義指準備飯食或酒席,後泛指準備,備辦。後也有器物,才能,明確等含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360次)
具
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「鼎」,下面是雙手。表示雙手捧著盛有食物的鼎器(餐具)。本義:準備飯食或酒席)
同本義。泛指準備,備辦 [prepare]
具,供置也。--《說文》
具,備也,辦也。--《廣韻》
以食具告。--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。注:「猶辦也。」
官備則具備。--《禮記·祭統》
壽為具召武帝顯。--《漢書·何武傳》
禮舉儀具。--張衡《東京賦》
具器械。--《孫子·謀攻》
故人具雞黍。--唐·孟浩然《過故人莊》
第二板已具。--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別具本章。--清·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又如:具食(准
具ju
⒈器物:器~。家~。文~。工~。
⒉準備,備有,完備:~有。~備。法令嚴~。
⒊全部:良乃入,~告沛公(良:張良。沛公:劉邦)。
⒋才能:治世之~。
⒌量詞:茶杯兩~。
⒍[具文]僅有形式不起作用的空文:一紙~文。
⒎[具體]
1特定的:~體的時間。
2明確,不空洞,不籠統:計劃~體。
經字起名字解析

經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經字的筆畫:【8畫】
經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經字的拼音:【jīng】
經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944第25
經:經是個多音字,念jīng時,表示正常,常常,常規,治理,管理,營業,承受,忍受等含義。念jing時,通徑,意思和徑相同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7890次)
涇
(形聲。從水,巠聲。本義:涇水)
同本義 [Jing river]
涇,涇水也。--《說文》
雍州其川,涇汭。--《周禮·職方氏》
涇以渭濁。--《詩·邶風·谷風》
渭水支流。有南、北二源。北源出寧夏六盤山東麓固原縣;南源出甘肅省華亭縣,至平涼縣境合流後,又東南流入陝西省,至高陵縣入渭河 。如:涇渭分明
古州名 [Jing prefecture]。故地在今甘肅省涇川縣
縣名 [Jing county]。在安徽省東南部
[方]︰溝渠 [irrrigation canals and ditches]
一條小船,在涇上慢慢地劃著,這是神仙的樂趣。--葉聖陶《一課》
經(經)jīng
⒈織布的縱線叫"經",橫線叫"緯"。
⒉地面上東與西距離的度數稱"經度"。地理上假定通過南極、北極同赤道成直角的線,以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子午線為起點,以東叫"東經",以西叫"西經",東、西各一百八十度。
⒊正常,常常,常規:正~。~常。~費(經常支出的費用)。~也者,常也(所謂經,就是常規)。
⒋具有典範性的:~典。
⒌宗教中宣講教義的書:佛~。聖~。古蘭~。
⒍治理,管理,營業:~理(又稱企業、商業的主管人)。~管。~商。
⒎禁受,承受,忍受:~受。飽~風霜。
⒏〈表〉過去而且已完成:~歷。曾~。已~。身~百戰。
⒐通過,路過:~手。~過。途~西安。
⒑中醫把人體氣血運行的主幹叫"經":~脈。~絡。
⒒婦女的月經:~期。
⒓上吊,縊死:自~。~其頸於樹枝。
⒔[經營]籌劃,組織,調度,管理。
⒕[經紀]
1經營,管理:擅長~紀。
2經紀人,為買賣雙方撮合,從中獲取佣金的人。
⒖[經濟]
1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合,也是政治和思想意識等上層建築的基礎,即經濟基礎。
2國民經濟的總稱或指國民經濟的某個部門:~濟狀況。工業~濟。
3節約,便宜,化費少:~濟實惠。
4收支狀況:~濟寬裕。
5對國民有利或有害的:~濟昆蟲(有利的如蠶、蜜蜂等,有害的如蝗蟲、蚜蟲等)。
⒗[經驗]
1從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。
2經歷。
⒘[經綸]整理絲縷。〈引〉本領,處理國家大事或指政治才能:滿腹~綸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經jing 1.謂織布前,於機杼上繃齊並梳整紗縷,使成為經線。 2.通"徑"。直徑。 3.通"徑"。小路。 4.通"徑"。直。
營字起名字解析

營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營字的筆畫:【11畫】
營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營字的拼音:【ying】
營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042第26
營:指經營、管理、謀求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4390次)
營
(形聲。從宮,熒省聲。宮,房子,與居住有關。本義:四周壘土而居)
同本義 [abide in fortified village]
營,幣居也。--《說文》。段玉裁注:「幣居,謂圍繞而居。」桂馥義證:「營謂周垣。」
眾目營方。--《五等論》。注:「布居也。」
冬則居營窟。--《禮記·禮運》。按,四圍擁土也。
圍繞;纏繞 [wind around]
以朱絲營社。--《公羊傳·莊公二十五年》
日中,為大臣欺誣;日且入,為妻妾役使所營。--《漢書》
又如:營回(縈迴,盤旋往復);營合(環繞合攏,形成包圍圈);營周(循環);營繞(環繞)
紮營 [encamp]。如:營屯(駐軍營寨);
營(營)ying
⒈經管,料理:經~。國~。私~。~業。~護。
⒉謀求:~利。~救。~私舞弊。無~無慾。
⒊建造:~造。~城市。
⒋軍隊駐紮的地方或集體到野外活動的住地:軍~。夏令~。
⒌軍隊編制單位:團的下一級,連的上一級。
⒍[營壘]軍事上的防禦建築。也〈喻〉陣營:革命~壘。
⒎[營養]
1生物從外界攝取需要的養料,以維持生活的作用。
2養分,養料:禽蛋、豆類富於~養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營cuō 1.見"燭營"。
部字起名字解析

部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部字的筆畫:【10畫】
部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水】
部字的拼音:【bu】
部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4019,第06卷下,邑部第36字 [康熙字典]:頁1272第17
部:指整體中的一份或者機關企業中按業務分的單位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910次)
部
(形聲。從邑,)聲。從「邑」表示與行政區域有關。本義:古漢地名。約在今甘肅省天水、清水、秦安、兩當、禮縣、徽縣一帶)
同本義 [Bu,an ancient place]
部,天水狄部。--《說文》
古代軍事編制單位,後泛指部隊,軍隊 [army]
瑜為前部大督。--《三國誌·周瑜傳》
又如:部陣(隊伍);部校(部隊;泛稱武官);部將(部下的武官;軍中偏將)
中央行政官署。有時也稱一般衙署、地方行政官署 [central government;board;department]
還部白府君。--《玉台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部費(向吏部行賄以便批准任職所用的錢);部尺(由工部
部 bu
1整體中的一份:~分、內~。
2某些機關的名稱或機關企業中按業務分的單位:民政~、公關~。
3軍隊(連以上)等的領導機構或其所在地:司令~。
4指部隊。
5量詞。用於書籍、影片等:一~小說、兩~影片。
6姓。
【部隊】 軍隊的通稱。如導彈部隊、野戰部隊、地方部隊。#指團和團級以上的軍隊單位。
【部類】概括性較大的類。
【部落】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一種組織形式。由同一血緣的兩個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組成,有較明確的地域、名稱、方言、宗教信仰和習俗。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,是部族或民族形成的前提。
【部門】組成整體的部分或單位:企業~。
【部首】按照字形結構,取其相同部分作為查字依據,分部排列,其相同部分稱部首。如部。
【部首檢字法】漢字的形序排檢法之一。按部首和筆畫來編排和查檢,先分析漢字結構中的偏旁,把偏旁相同的字歸於一個部首之下,再按筆畫來排列。
【部屬】部下。
【部署】對任務等所做的安排或佈置。
【部位】位置(多用於人的身體):敏感~。
【部下】軍隊中被領導的人。泛指下級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部pǒu 1.小阜。 2.通"踣"。跌倒,仆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