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四川省鑫旺包裝有限公司】姓名含義解釋,取名用字解釋【四川省鑫旺包裝有限公司】
四字起名字解析

四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四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四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四字的拼音:【si】
四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669,第14卷下,四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216第22
四:數目字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2680次)
四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象鼻子喘息呼氣之形。本義:數目。三加一所得) 同本義 [four]
四,陰數也。四分之。--《說文》
陰數次三也。--《玉篇》
路下四亞之。--《儀禮·覲禮》。注:「謂乘馬也。」
光被四表。--《書·堯典》
閏月定四時成歲。
良馬四之--《詩·鄘風·干旄》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--劉邦《大風歌》
又如:四垂(四邊);四梢(城鎮四方邊緣地方);四隅頭(四方街口,四處);四柱(指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時);四不拗六(少數拗不過多數);四趁(相稱,各處都合適);四門(四方之門);四鼓(四更);四知(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);四
四si數目字:三~五。
川字起名字解析

川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川字的筆畫:【3畫】
川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川字的拼音:【chuān】
川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7441,第11卷下,川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323第23
川:本義指河流,後也引申指平原,平地,水道,河流等。人名用川字,多取其清闊,秀美,豪邁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02760次)
川〈名〉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左右是岸,中間是流水,正像河流形。本義:河流)
同本義 [river]
川,貫川通流水也。--《說文》。按,像水直達之形。
水之出於他水,溝流於大水及海者,命曰川水。--《管子·度地》
有川衡。--《周禮·地官》
利涉大川。--《易·需》
百川沸騰。--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
如川之方至。--《詩·小雅·天保》
川壅為澤。--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。--崔顥《黃鶴樓》
又如:川源(河川的源頭);順尊(取自河川的祭品);川游(游泳渡河);川口(河口);川水(江河之水);川防(河堤
川 chuān
1河流:百~歸海。
2山間或平原間平坦而低的地帶:米糧~。
3指四川:~菜。
【川鼻草約】見【穿鼻草約】。
【川劇】戲曲劇種。流行於四川省及貴州、雲南部分地區。形成於清代中葉。由高腔、昆腔、胡琴戲、彈戲和燈戲,種聲腔綜合而成。劇目和音樂均以高腔最豐富。
【川流不息】像河水般流動不停。多用於形容車船行人來往不斷。
【川藏公路】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薩的公路。全長2413公里。1954年通車。沿途道路曲折,先後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條水流湍急的河流。對西藏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。
【川資】路費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川chuān
⒈水道,河流:~流。百~歸海。
⒉平原,平地:米糧~。平~(也指平地的河流)廣野。
⒊四川的簡稱:~芎。~鹽。入~。
⒋[川資]旅費,盤纏。
省字起名字解析

省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省字的筆畫:【9畫】
省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省字的拼音:【shěng】
省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2209,第04捲上,眉部第2字 [康熙字典]:頁802第05
省:本義:察看。後有檢查,知覺,看望父母或親的尊長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4990次)
鑫字起名字解析

鑫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鑫字的筆畫:【24畫】
鑫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鑫字的拼音:【xīn】
鑫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326第22
鑫:表示金多,興旺。鑫是人名以及商店字號常用字,取金多興盛、興旺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533080次)
鑫
舊時商店字號、人名用字,取其金多興旺之意 [prospering or good profit]
鑫,金長。--《篇海類編》
鑫,宋子虛名友,五子以鑫、森、淼、焱、垚立名。--《正字通》
鑫xīn金多。興旺之義。多見於人名或商店字號。
旺字起名字解析

旺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旺字的筆畫:【8畫】
旺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土】
旺字的拼音:【wang】
旺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490第24
旺:旺字的含義較為單純,原義是指光彩美麗,後引申為火勢熾烈,或興隆繁盛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26640次)
旺
(形聲。從日,王聲。本義:光美) 日暈 [solar halo]
旺,日暈。--《玉篇》
旺
火勢熾烈 [raging scorching]
翠環道:「屋裡火盆旺著呢!快向屋裡烘去罷!」--《老殘遊記》
興旺;旺盛 [prosperous;flourishing;vigorous]。如:旺氣(好運;興旺的氣運;興旺的氣勢;旺盛的生命力、活力);旺茂(興旺茂盛);旺跳(精力旺盛);旺密(濃密)
旺
使興旺 [make prosperous]。如:旺夫(使丈夫得好運);旺興(使興致濃厚)
旺wang盛,興盛:~盛。火~。興~。購銷兩~。
包字起名字解析

包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包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包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水】
包字的拼音:【bāo】
包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784,第09捲上,包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50第27
包:本義:裹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830次)
包
(會意。小篆字形,外邊是「」。中間是個「巳」字,「像子未成形」。「」就是「包」的本字。本義:裹)
用紙、布等裹東西 [wrap up]
野有死麇,白茅包之。--《詩·召南·野有死麇》
草木漸包。--《書·禹貢》
包有魚。--《易·姤》
包之以虎皮。--《禮記·樂記》
又如:紙包不住火;包纏(包裹纏繞)
包含,包容。裡面含有 [contain;include]
舉一滴可包陵谷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皆包在諸谷中。--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又如:把小費包在內;包涵(包有,含有);包吞(包含);包荒(掩飾;遮蓋;原諒,寬容)
包圍。四面圍住 [
包 bāo
1用紙、布等裹東西:~雜誌。
2裹好了的東西:郵~。
3裝東西的口袋:背~。
4量詞:一~糖。
5物體或身體上鼓起來的疙瘩:身上起了一個~。
6氈制的圓頂帳篷:蒙古~。
7圍繞:從兩面~抄過去。
8容納在內;總括在一起:~含。
9承擔任務並負責完成:承~。
十擔保:~您滿意。(11)約定專用:~車、~廂。(12)姓。
【包庇罪】明知是犯罪分子,而向司法機關或有關組織作假證明,幫助其掩蓋罪行,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。事先有通謀的,應以共同犯罪論處。
【包藏禍心】心裡暗藏著壞念頭。又作包藏奸心。
【包藏奸心】見【包藏禍心】。
【包產到戶】中國實施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組織形式之一。一般以戶為單位,根據承包的土地、生產工具、技術及勞動力等條件制訂出產量指標並負責完成。
【包涵】請人原諒的客套話:招待不周,請諸位~。
【包攬】包攬過來,全部承擔:~一切。
【包羅萬象】包容一切。形容內容豐富,應有盡有:展覽會可真是~,無所不有。
【包容力】承受力。
【包頭市】內蒙古自治區轄市。位於內蒙古中部偏西,北依大青山,南臨黃河,在土默川和後套平原之間。是全區經濟中心。工業以鋼鐵冶煉和機械製造為主導產業,有之稱。
【包廂】某些影劇院設在樓上的單間席位,一間有幾個位置。
【包拯】(999-1062)北宋大臣。字希仁。廬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。進士出身。曾任龍圖閣直學士,知開封府事,三司使等。為官清廉,執法嚴正,不避權貴。後世稱為。有《包孝肅奏議》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包pao 1.通"庖"。廚房。 2.通"匏"。參見"包瓜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包fu 1.包來,地名,春秋時莒邑,在今山東省沂水縣西北。 2.包丘,複姓。亦作"苞丘",即浮丘。楚有包丘子,與李斯同事荀卿。見漢桓寬《鹽鐵論.毀學》。
裝字起名字解析

裝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裝字的筆畫:【12畫】
裝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裝字的拼音:【zhuāng】
裝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116第34
裝:意指行李,打扮,衣服,修飾等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00次)
裝
(形聲。從衣,壯聲。本義:行裝)
同本義 [baggage]
裝,裹也。--《說文》
橐中裝。--《史記·酈生陸賈傳》
簡元辰而俶裝。--張衡《思玄賦》。注:「束也。」
顧形影,自整裝。--《文選·傅毅·舞賦》
於是約車治裝,載卷契而行。--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
為裝遣荊軻。--《戰國策·燕策》
又如:裝囊(行囊,遠行者攜帶的袋子);裝束(束裝,整理行裝)
服裝 [outfit;clothing;clothes]
富者賂數十百金,貧亦罄衣裝。--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又如:童裝;春裝;夏裝;冬裝;男裝;女裝;獵裝;學生裝;軍裝;古裝;裝束(衣著穿戴)
亦泛指物品
裝(裝)zhuāng
⒈行李:行~。整~待發。
⒉打扮,又指演員的打扮:~扮。喬~。化~。卸~。
⒊安置,盛放:~置。~箱。~載。~船。~貨。安~。~電話。
⒋修配或組合成整體:~修。~配。組~。
⒌衣服:服~。中山~。春秋~。
⒍修飾,裱襯:~飾。~點。~裱。~潢。
⒎訂製成冊、籍:~訂。精~。平~本。
⒏假作,故意做作:假~。~模作樣。~聾作啞。~腔作勢。
⒐[裝備]生產上或軍事上必需備有的東西:農業~備。國防~備。
⒑[裝幀]通常指書畫刊物等的裝潢設計,包括封面、版面、插圖、裝訂等的設計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裝zhuāng
有字起名字解析

有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有字的筆畫:【6畫】
有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土】
有字的拼音:【yǒu】
有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4299,第07捲上,有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504第20
有:有字的本義是具有或擁有,取名時使用有字,主要是作修飾詞用,表示期望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穫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65800次)
有
(會意。金文字形,從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義:具有,與「無」相對)
同本義 [have;possess]
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傳曰:「日月有食之。」--《說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許雲月有食之,猶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
一有一亡曰有。--《谷梁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
大有眾也。--《易·雜卦》
有備無患。--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
天若有情天亦老。--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
又如:有來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無運(謂命好,運氣卻不好);有酒膽無飯力(表面剛強,骨子裡懦弱);有竡劃沒是處(雖有安排,但無法實現。喻指無處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
有yǒu
⒈跟"無"相對。
1〈表〉所屬:她~部錄像機。
2〈表〉存在:~見解。~希望。~花~草。
3〈表〉發生和出現:他~傷了。情況~了變化。
4〈表〉估量或比較:這隻雞~五斤多。他~你那樣高了。
5〈表〉大或多:~把年紀。富~成效。~的是(多得很)。
⒉用於某些動詞前面。〈表〉客氣:~請。~坐。~勞。
⒊佔據:占~。孫權據~江東。
⒋跟"某"、"某些"相近或指一部分:~一時期。~人不同意。~的(有些)地方工作未做好。
⒌〈古〉漢語詞頭,作助詞(無義):~夏。~周。
⒍[有為]有作為。
⒎[有方]得法。得當。
⒏[有傾]不多久,過了一會兒。
⒐[有司]〈古〉稱官吏。
⒑[有限]
1有條件的,有邊際的,可以窮盡的:~限公司。
2不多的,有一定限度的。
⒒[有效]有作用,有效果:很~效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有you同"又"。還有,再加上:三十~六。
限字起名字解析

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限字的筆畫:【8畫】
限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限字的拼音:【xian】
限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581,第14卷下,阜部第14字 [康熙字典]:頁1350第07
限:定範圍;指定的範圍;範圍的極限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160次)
限
(形聲。從阜,艮聲。阜,土山,與山勢有關。本義:阻隔)
同本義 [separate;cut off;sunder]
限,阻也。--《說文》
限之以大故。--《楚辭·懷沙》
牽牛織女遙相望,爾獨何辜限河梁。--三國魏·曹丕《燕歌行》
又如:限絕(隔絕);限隔(阻隔;隔絕);限帶(阻隔圍繞);限難(阻難)
限制;限定 [limit]
是身如浮雲,安可限南北。--杜甫《別贊上人》
又如:限狀(限期完成公務的文書)
限
險阻 [danger and barrier]
南有巫山,黔中之限。--《戰國策》
限期 [deadline]
限六日內交。--《廣東軍務記》
不可限以時月。--宋·沈
限xian
⒈定範圍:~制。~定。~期完成。
⒉指定的範圍:界~。期~。權~。
⒊險阻:巫山之~。
⒋[限額]規定的數額。
⒌〔限度〕範圍的極限:最大~度。最低~度。
公字起名字解析

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公字的筆畫:【4畫】
公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公字的拼音:【gōng】
公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716,第02捲上,八部第10字 [康熙字典]:頁126第28
公:公字的本義是指正直無私。在引申義中,公字又表示公事、公然等義,有時也指人。指人時,情況較為複雜。如古時對人尊稱為公,也稱祖父或父親、丈夫的父親為公,有時則指雄性的動物,如公雞、公牛等。另外,古時還把一種封爵稱為公,地位在王爵和侯爵之間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1680次)
公〈形〉
(會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八」,表示相背,下面是「」(「私」的本字)。合起來表示「與私相背」,即「公正無私」的意思。本義:公正,無私)
同本義 [just]
公,平分也。--《說文》
背謂之公,或說,分其以與人為公。--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兼覆無私謂之公。--《賈子·道術》
舉公義,辟私怨。-《墨子·尚賢上》
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,讒諂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又如:公氣(正大,公正);公素(公正質樸);公潔(公正廉潔);公慎(公正謹慎);公誠(
公gōng
⒈國家的或集體的,跟"私"相對:~文。~款。~糧。~而忘私。立黨為~。愛護~共財產。
⒉正直,合理:~事~辦。~正無私。買賣~平。
⒊共同的,大家認可的,大家適用的:~約。~認。~海。
⒋能普遍用於同類事物的:~式。
⒌讓大家知道:~布賬目。可以~開。發佈~報。
⒍雄性的:~牛。
⒎稱祖輩或年老的男人:大~。外~。老~ ~。
⒏丈夫的父親:贍養~婆。
⒐對男子的尊稱:諸~。
⒑〈古〉五等爵位(~侯伯子男)的第一等。
⒒公制的計量單位和曆法:~斤。~裡。~尺。~歷。~元。
⒓[公司]合股或單股經營的工、商企事業組織:石油~司。服務~司。
⒔[公子]舊時稱王、侯、官僚的兒子。也用於對別人兒子的敬稱。
⒕[公主]皇帝或國王的女兒。也指皇帝或國王的姑母、姐妹等。
⒖[公民]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,按憲法或法律規定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人。
⒗[公使]由一國元首派駐到別國的、低於大使級的代表。通常都授有"特命全權公使"銜。
司字起名字解析

司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司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司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司字的拼音:【sī】
司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741,第09捲上,司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74第03
司: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本義:職掌,主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810次)
司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從反後,意思說,與帝王「後」相對為「司」,即有司。本義:職掌,主管)
同本義(含負責掌握、處理之意) [take charge of]
司,臣司事於外者。--《說文》
司,臣也。--《廣雅》
司,主也。--《小爾雅》。按,周官四十有一司,司者,理其事也。
司王朝。--《周禮·師氏》
司,主也。--《廣雅》
曰司徒。--《禮記·曲禮》。疏:「凡言司者,總其領也。」
至於守司囹圄,禁制刑罰,人臣擅之,此謂刑劫。--《韓非子·三守》
使雞司夜,令狸執鼠,皆用其能,上乃無事。--《韓
司sī
⒈主管,掌管:~令。~法。~機。各~其事。
⒉政府機關名稱。我國部以下的辦事單位:外交部西歐~。
⒊觀察:~日月之長短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司si 1.通"伺"。偵察;探察。 2.通"伺"。守候;等待。 3.同"嗣"。繼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