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北京金泰元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】姓名含義解釋,取名用字解釋【北京金泰元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】
北字起名字解析

北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北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北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水】
北字的拼音:【běi】
北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205,第08捲上,北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52第25
北:意為北方,又有遼闊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3960次)
北
方位名。與「南」相對 [north]
人坐立皆面明背暗,故以背為南北之北。--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萬物負陰而抱陽。--《老子》。王力按,山北為陰,山南為陽,老子的話等於說萬物負背而抱南。
然則北通巫峽。--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南聲函胡,北音清越。--宋·蘇軾《石鍾山記》
沛公北向坐。--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又北向。--明·歸有光《項脊軒志》
又如:正北;西北;東北;北邙(即氓山。在河南洛陽市北。東漢及魏晉的王侯公卿多葬於此。泛指墓地);北闈(清代在順天(今北京)的鄉試稱「北闈」,在江寧(今南京)的鄉試稱「南闈
京字起名字解析

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京字的筆畫:【8畫】
京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京字的拼音:【jīng】
京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3312,第05卷下,京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88第19
京:本義指人工築起的高土堆。京字屬甲骨文字形,像築起的高丘形,上為聳起的尖端。後也有國都,首都之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17660次)
京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築起的高丘形,上為聳起的尖端。本義:人工築起的高土堆)
同本義 [artificial mound]
京,人所為絕京丘也。--《說文》
辨京陵。--《左傳·襄公二十五年》
築重京。--《淮南子·覽冥》
為京邱若山陵。--《呂氏春秋·禁塞》
乃覯於京。--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
於塹裡築京,皆高五六丈。--《三國誌·公孫瓚傳》
又如:築京(堆土為小山);京丘(為戰死的人所築的墳墓。即京觀);京觀(古代戰爭中,勝者為了炫耀武功,收集敵人屍首,封土而成的高塚);京塚(京觀)。泛指高大的山丘 [tall mourtian]
望楚與堂,景山
京jīng
⒈國都,首都:~城。
⒉特指我國的首都北京:~劇。~九(北京、九龍)鐵路。
⒊大:莫之與~(沒有比他更大的)。
⒋數目字。〈古〉指一千萬。另說十億為兆,十兆為~。
⒌[京族]
1我國少數民族之一。
2越南的主要民族。
⒍[京畿]稱國都或國都及其附近的地方。
金字起名字解析

金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金字的筆畫:【8畫】
金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金字的拼音:【jīn】
金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211,第14捲上,金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295第01
金:金字的本義指黃金或金屬,後也被當作五行之一,指西部的方位,認為金在西方,像金黃色的秋季一樣。作人名用時,多用本義,寓指高貴和財運興旺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296270次)
金〈名〉
(會意。金文字形。從人(表示覆蓋),從土,從二。從「土」,表示藏在地下;從「二」,表示藏在地下的礦物。本義:金屬)
金屬的通稱或金屬總名 [metal]
金,五色金也。黃為之長。久埋不生衣,百鍊不輕,從革不違,西方之行,生於土,從土左右。注:象金在土中形。--《說文》
西南之美者,有華山之金石焉。--《爾雅·釋地》
繫於金柅。--《易·妒》
惟金三品。--《書·禹貢》。注:「銅三色也。」
項掣金鎖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又如:五金(指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,泛指金屬);白金(鉑的通稱;古代指銀子);金背(鏡子);金鑰(門銷或金屬門
金jīn
⒈金屬元素之一。符號Au。通稱"金子",黃赤色,質軟,延伸性強,它是一種貴重金屬。可做硬幣、日常生活用品、裝飾品等。
⒉金屬的通稱:五~。合~。
⒊錢:現~。獎~。基~。
⒋〈喻〉尊重,尊貴:~言。
⒌〈喻〉堅固:~石之交。固若~湯。
⒍打擊樂器:~鼓齊鳴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金jin 1.一說通"吟"。參見"金舌弊口"。
泰字起名字解析

泰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泰字的筆畫:【10畫】
泰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泰字的拼音:【tai】
泰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7388,第11捲上,水部第443字 [康熙字典]:頁618第15
泰:平安、太平、安定。象徵平安順利。意為平安、安寧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0980次)
泰〈形〉
(形聲)
同本義 [slippery]
泰,亦作汰。疑泰、太、汰三形實同字。--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安定平和 [peaceful]
泰,安也。--《字彙》
宇泰定者,發乎天光。--《莊子·庚桑楚》
泰而不驕,威而不猛。--《論語·堯曰》
以祈國泰民安。--吳自牧《夢梁錄》
家貧躬耕,粟熟則食粟,…處之泰然也。--《元史·許衡傳》
否泰如天地。--《玉台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如:泰日(天下太平的時代);泰治(太平安定);泰定(安定);泰和(太平);泰平(政教清平,國泰民安。即太平);泰通(國泰政通)
奢侈 [luxurious]
泰,侈也。--《
泰tai
⒈平安,安定:~然自若。國~民安。
⒉過分,過甚:儉財用,禁侈~。〈引〉最,極:~古。~西(指西方各國)。
⒊[泰山]
1五嶽中的東嶽,在山東省:登~山而小天下。
2舊時稱岳父。
元字起名字解析

元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元字的筆畫:【4畫】
元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元字的拼音:【yuan】
元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002,第01捲上,一部第3字 [康熙字典]:頁123第06
元:元的本義是指頭,引申為首、開始、第一、善、大、整體等,如常見詞語元首、元旦、元年、單元、元素、元音等都包含上述意義。作人名時,一般取用元字的開始、第一、大等字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99280次)
元
(會意。從一,從兀。甲骨文字形。像人形。上面一橫指明頭的部位。上一短橫是後加上去的,依漢字造字規律,頂端是一橫的,其上可加一短橫。本義:頭)
同本義 [head]
元,始也。--《說文》。按,當訓首也。
元,體之長也。--《左傳·襄公九年》
始加元服。--《儀禮·士冠禮》
狄人歸其元。--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歸國子之元。--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
勇士不忘喪其元。--《孟子》
牛曰一元大武。--《禮記·曲禮》。注:「頭也。」
吐蕃叛換方熾,敬玄失律,審禮喪元,安可更為西方生事?--《新唐書》
又如:元首(頭)
天 [
元yuan
⒈頭:歸(送還)其~。〈引〉居首的:~首。~帥。~勳。
⒉開始,第一:~始。~旦。~月。~年。
⒊基本,根由,根本:~素。~ ~本本。
⒋構成一個整體的:~件。單~。
⒌朝代名。元朝,公元1279-1368年。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。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。1271年改國號為元,1279年滅南宋,統一中國。
⒍同"圓"。貨幣名:銅~。銀~。伍拾~。
⒎[元素]在化學上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統稱。如氫、氧、銅、鐵、開等一百多種元素。
⒏[元音]發音時,從肺裡出來的氣使聲帶顫動,經口腔而不受阻塞,所發出的聲音。又叫"母音"。如a、e、i、o、u等均是元音。
⒐[元宵]
1湯元。
2元宵節(正月十五日):鬧~宵。
森字起名字解析

森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森字的筆畫:【12畫】
森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森字的拼音:【sēn】
森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3836,第06捲上,林部第9字 [康熙字典]:頁534第11
森:本義是指樹木叢生的現象,後也形容其他事物的眾多、茂盛或森嚴,幽暗。作人名時,主要是取其茂盛、眾多之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22530次)
森
(會意。從林從木。本義:樹木叢生繁密)
同本義 [tall and dense of trees;be full of trees]
森,木多貌。--《說文》
林多木長貌。--《字林》
森槮柞樸。--馬融《長笛賦》
彈言鳥於森木。--左思《蜀都賦》
又如:森標(樹叢的頂端);森木(高聳繁茂的樹木);森沉(林木繁茂幽深);森陰(林木幽深繁密);森萃(茂密);森朗(繁密而又清朗)
滿;羅列 [full]
其中戈矛森聚,京露其穎。--《聊齋誌異》
又如:森布(繁密排列);森聚(聚集,密集)
眾多,眾盛 [multitudinous;in multitudes]
森奉璋以階列。--楊雄《甘泉賦》
百神森其備從
森sēn
⒈樹木多而且密:~林。〈引〉眾多:~羅萬象。林木~ ~。
⒉寂靜陰暗可怕:陰~ ~的地下室。
⒊[森嚴]嚴肅整齊:壁壘~嚴。
信字起名字解析

信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信字的筆畫:【9畫】
信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信字的拼音:【xin】
信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1519,第03捲上,言部第50字 [康熙字典]:頁105第25
信:信字的含義較為廣泛,其中常見的是指誠實、不欺騙,以及由此而獲得的信任、不懷疑,此外還指信仰、書信、信號等。作人名用時,主要是取其誠實守信之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28510次)
信
(會意。從人,從言。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。本義:真心誠意)
同本義 [honest sincere]
信,誠也。--《說文》
有諸已之謂信。--《孟子》
信,言合於意也。--《墨子經》
信者,誠也。專一不移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定身以行事謂之信。--《國語·晉語》
期果言當謂之信。--《賈子道術》
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。--《禮記·經解》
信誓旦旦。--《詩·衛風·氓》
反賊無信!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!--《三國演義》
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
信而見疑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則是
信xin
⒈誠實,不欺騙:~守。誠~。講~用。言而有~。
⒉確實,可靠,不懷疑:~賴。可~。相~。~而有征。~譽第一。
⒊敬慕,崇奉:~仰。~奉。~徒。
⒋消息,記號:~息。報~。喜~兒。放~號槍。
⒌憑據:~物。印~。
⒍函件:書~。送~。介紹~。
⒎隨便:~手拈來。閒庭~步。~口雌黃。
⒏[信石]砒霜。
⒐〈古〉通"伸"。伸展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信shēn 1.通"伸"。伸直,伸長。 2.通"伸"。伸張。 3.通"身"。見"信圭"。
息字起名字解析

息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息字的筆畫:【10畫】
息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息字的拼音:【xī】
息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6669,第10卷下,心部第2字 [康熙字典]:頁385第20
息:1、呼吸;2、歎:歎息;3、歇,停止;4、滋生,繁殖;5、利錢:利息;6、新聞,音信;7、子女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150次)
息
(會意兼形聲。從心,從自,自亦聲。自,鼻子。古人以為氣是從心裡通過鼻子呼吸的。本義:喘氣;呼吸)
同本義 [breathe;pant]
息,喘也。--《說文》
亦孔之。--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。箋:「如仰疾風,不能息也。」
尚不敢惕息。--《漢書·揚雄傳》。注:「出入氣也。」
則心惕息。--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。注:「喘息也。」
武氣絕,半日復息。--《漢書·蘇武傳》
隨形勢為溝牆,庶息響相聞,易於守禦。--《明史·王復傳》
又如:喘息(急促呼吸);息息(呼吸;氣息出入);息窒(窒息,呼吸困難);息響(呼吸的聲音);息賁(中醫病名。指呼吸急
息xī
⒈呼吸:喘~。~ ~相關。
⒉歎:歎~。
⒊歇,停止:休~。停~。~怒。~事寧人。
⒋滋生,繁殖:災~。生~。
⒌利錢:利~。月~。年~。
⒍新聞,音信:消~。信~。
⒎子女:子~。弱~。
技字起名字解析

技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技字的筆畫:【7畫】
技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技字的拼音:【ji】
技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7982,第12捲上,手部第196字 [康熙字典]:頁420第02
技:本義指技藝,技巧,才藝,才能,本領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200次)
技
(形聲。從手,支聲。本義:技藝,技巧,才藝)
同本義 [artistry;ability;skill;art;technique]
技,巧也。--《說文》
尚技而賤車。--《禮記·坊記》。注:「猶藝也。」
無他撫。--《大學》
他技,奇巧異端也。--《公羊傳·文公十二年》注
人多技巧。--《老子》。注:「工匠之巧也。」
能有所藝者技也。--《莊子·天地》
道也,進乎技矣。--《莊子·養生主》
技蓋至於此。--《莊子·養生主》
技止此耳。--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
技之奇妙。--清·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》
技亦靈怪。--明·魏學洢《核舟記》
又如:
技ji
⒈手藝,才能,本領:~藝。~能。~巧。魔術雜~。絕~表演。一~之長。
⒉[技術]
1操作、表演等的技巧:她炒菜的~術很高明。
2人類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:生產~術。管理~術。~術革新。
⒊[技癢]極想把自己的技能顯示出來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技qi 1.不端。
術字起名字解析

術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術字的筆畫:【5畫】
術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術字的拼音:【shu】
術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509第12
術:本義:城邑中的道路。後指方法;手段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8910次)
術
(形聲。從行,術聲。行,甲骨文中指道路。本義:城邑中的道路)
同本義 [road]
術,邑中道也。--《說文》
術,道也。--《廣雅》
審端徑術。--《禮記·月令》
園圃術路。--《漢書·刑法志》。注:「大道也。」
橫術何廣廣兮。--《漢書·燕刺王旦傳》
歸空城兮,狗不吠,雞不鳴,橫術何廣兮,固知國中之無人!--《漢書》
泛指街道、道路 [street;road]
齊城、高唐當術而大敗。--《孫臏兵法·擒龐涓》
又如:術阡(道路);術徑(大道與小路);術路(大道);術衢(道路)
方法;策略 [method;tactics]
臣有百勝之術。--《戰國策·魏
術zhu
⒈植物名。如白~、蒼~,都是多年生草本,它們的根莖都可供藥用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術shu 1."秫"的古字。 2.見"術術"。 3.通"鷸"。鷸冠。 4.姓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術shu 1.道路。 2.方法;手段。 3.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﹑手段。 4.權術;計謀。 5.技藝;業術。 6.思想;學說。 7.方術。指醫﹑卜﹑星﹑相等術藝。 8.學習;傚法。 9.通"述"。遵循,依照。 10.通"述"。記述,陳述。 11.通"殺"。等級。 12.通"聿"。用於句首或句中,表示語氣。參見"術追"。 13.姓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術sui 1.古代行政區劃。 2.小溝。 3.隧道。見"術數"。 4.謂順性。 5.見"術術"。
有字起名字解析

有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有字的筆畫:【6畫】
有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土】
有字的拼音:【yǒu】
有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4299,第07捲上,有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504第20
有:有字的本義是具有或擁有,取名時使用有字,主要是作修飾詞用,表示期望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穫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65800次)
有
(會意。金文字形,從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義:具有,與「無」相對)
同本義 [have;possess]
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傳曰:「日月有食之。」--《說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許雲月有食之,猶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
一有一亡曰有。--《谷梁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
大有眾也。--《易·雜卦》
有備無患。--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
天若有情天亦老。--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
又如:有來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無運(謂命好,運氣卻不好);有酒膽無飯力(表面剛強,骨子裡懦弱);有竡劃沒是處(雖有安排,但無法實現。喻指無處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
有yǒu
⒈跟"無"相對。
1〈表〉所屬:她~部錄像機。
2〈表〉存在:~見解。~希望。~花~草。
3〈表〉發生和出現:他~傷了。情況~了變化。
4〈表〉估量或比較:這隻雞~五斤多。他~你那樣高了。
5〈表〉大或多:~把年紀。富~成效。~的是(多得很)。
⒉用於某些動詞前面。〈表〉客氣:~請。~坐。~勞。
⒊佔據:占~。孫權據~江東。
⒋跟"某"、"某些"相近或指一部分:~一時期。~人不同意。~的(有些)地方工作未做好。
⒌〈古〉漢語詞頭,作助詞(無義):~夏。~周。
⒍[有為]有作為。
⒎[有方]得法。得當。
⒏[有傾]不多久,過了一會兒。
⒐[有司]〈古〉稱官吏。
⒑[有限]
1有條件的,有邊際的,可以窮盡的:~限公司。
2不多的,有一定限度的。
⒒[有效]有作用,有效果:很~效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有you同"又"。還有,再加上:三十~六。
限字起名字解析

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限字的筆畫:【8畫】
限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限字的拼音:【xian】
限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581,第14卷下,阜部第14字 [康熙字典]:頁1350第07
限:定範圍;指定的範圍;範圍的極限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160次)
限
(形聲。從阜,艮聲。阜,土山,與山勢有關。本義:阻隔)
同本義 [separate;cut off;sunder]
限,阻也。--《說文》
限之以大故。--《楚辭·懷沙》
牽牛織女遙相望,爾獨何辜限河梁。--三國魏·曹丕《燕歌行》
又如:限絕(隔絕);限隔(阻隔;隔絕);限帶(阻隔圍繞);限難(阻難)
限制;限定 [limit]
是身如浮雲,安可限南北。--杜甫《別贊上人》
又如:限狀(限期完成公務的文書)
限
險阻 [danger and barrier]
南有巫山,黔中之限。--《戰國策》
限期 [deadline]
限六日內交。--《廣東軍務記》
不可限以時月。--宋·沈
限xian
⒈定範圍:~制。~定。~期完成。
⒉指定的範圍:界~。期~。權~。
⒊險阻:巫山之~。
⒋[限額]規定的數額。
⒌〔限度〕範圍的極限:最大~度。最低~度。
公字起名字解析

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公字的筆畫:【4畫】
公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公字的拼音:【gōng】
公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716,第02捲上,八部第10字 [康熙字典]:頁126第28
公:公字的本義是指正直無私。在引申義中,公字又表示公事、公然等義,有時也指人。指人時,情況較為複雜。如古時對人尊稱為公,也稱祖父或父親、丈夫的父親為公,有時則指雄性的動物,如公雞、公牛等。另外,古時還把一種封爵稱為公,地位在王爵和侯爵之間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1680次)
公〈形〉
(會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八」,表示相背,下面是「」(「私」的本字)。合起來表示「與私相背」,即「公正無私」的意思。本義:公正,無私)
同本義 [just]
公,平分也。--《說文》
背謂之公,或說,分其以與人為公。--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兼覆無私謂之公。--《賈子·道術》
舉公義,辟私怨。-《墨子·尚賢上》
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,讒諂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又如:公氣(正大,公正);公素(公正質樸);公潔(公正廉潔);公慎(公正謹慎);公誠(
公gōng
⒈國家的或集體的,跟"私"相對:~文。~款。~糧。~而忘私。立黨為~。愛護~共財產。
⒉正直,合理:~事~辦。~正無私。買賣~平。
⒊共同的,大家認可的,大家適用的:~約。~認。~海。
⒋能普遍用於同類事物的:~式。
⒌讓大家知道:~布賬目。可以~開。發佈~報。
⒍雄性的:~牛。
⒎稱祖輩或年老的男人:大~。外~。老~ ~。
⒏丈夫的父親:贍養~婆。
⒐對男子的尊稱:諸~。
⒑〈古〉五等爵位(~侯伯子男)的第一等。
⒒公制的計量單位和曆法:~斤。~裡。~尺。~歷。~元。
⒓[公司]合股或單股經營的工、商企事業組織:石油~司。服務~司。
⒔[公子]舊時稱王、侯、官僚的兒子。也用於對別人兒子的敬稱。
⒕[公主]皇帝或國王的女兒。也指皇帝或國王的姑母、姐妹等。
⒖[公民]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,按憲法或法律規定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人。
⒗[公使]由一國元首派駐到別國的、低於大使級的代表。通常都授有"特命全權公使"銜。
司字起名字解析

司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司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司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司字的拼音:【sī】
司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741,第09捲上,司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74第03
司: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本義:職掌,主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810次)
司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從反後,意思說,與帝王「後」相對為「司」,即有司。本義:職掌,主管)
同本義(含負責掌握、處理之意) [take charge of]
司,臣司事於外者。--《說文》
司,臣也。--《廣雅》
司,主也。--《小爾雅》。按,周官四十有一司,司者,理其事也。
司王朝。--《周禮·師氏》
司,主也。--《廣雅》
曰司徒。--《禮記·曲禮》。疏:「凡言司者,總其領也。」
至於守司囹圄,禁制刑罰,人臣擅之,此謂刑劫。--《韓非子·三守》
使雞司夜,令狸執鼠,皆用其能,上乃無事。--《韓
司sī
⒈主管,掌管:~令。~法。~機。各~其事。
⒉政府機關名稱。我國部以下的辦事單位:外交部西歐~。
⒊觀察:~日月之長短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司si 1.通"伺"。偵察;探察。 2.通"伺"。守候;等待。 3.同"嗣"。繼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