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志改名?
時代的變化風起雲湧,迅猛無常,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,有些人為了表現其抱負和對理想的選擇,使其名達到「名如人」和「名言志」的效果,通常會毅然選擇改名。?
徐悲鴻原名徐壽康,中國著名畫家。從小家境不好,沒有上過正規的學校,但他從小就愛好畫畫。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,常做苦工的他非常想進「洋學堂」讀書,可家裡沒有錢供他上學,又無人肯借錢給他,他深感世態炎涼,前途渺茫,不禁悲從中來,猶如鴻雁哀鳴,於是,他改名為「徐悲鴻」,立志發憤求學,靠自己的才能立足於世。?
言志改名有兩種傾向:個人傾向和國家民族傾向。徐悲鴻的改名就是以個人傾向為主。在這種傾向方面,還有不少改名的例子。?
晚唐號稱「三羅」之一的羅隱,原名羅橫,他能詩善文,頗負盛名,且恃才傲物。他曾嘲笑朝廷公卿權貴:「是何朝官?我腳來筆,亦可敵得數輩。」正因為如此,所以他10次應試皆不第。而與羅橫完全不同的是,一個耍猴的因得到唐僖宗的喜歡而官居要職,這對羅隱自然是很大的刺激。於是他歸隱鄉林,並改名為「隱」。?
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,原名洪仁坤,後改為秀全。因「秀全」二字是由「禾乃人王」四個字組成,而其中「禾」諧音為「我」。於是「秀全」便解為「我乃人王」。其意一目瞭然,這反映了他非凡的抱負和追求。?
革命時期的愛國知識分子李公樸原名李永祥,其兄弟四人從大到小按「仁義康祥」的順序命名。後受到新思想的影響,不滿「仁義康祥」的舊意識,便改名為「公樸」。「公樸者,公僕也」,表示他願作人民的公僕。?
徐特立,原名徐懋恂,又名徐立華,著名教育家,延安時期的「五老」之一。在他年輕時期,有一次在乘船途中看見多名乘客對船工態度蠻橫,他因對此極感不平,就自誡自己若能中舉及第,只當教員,不當欺壓百姓之官,並取「物立獨行,高潔自守。不隨流俗,不入污泥」之意,改名為徐特立。?
因國家民族傾向而改名的現象也屢見不鮮。如蕭楚女原名蕭秋,中共早期著名的宣傳家。後到湖北,因對屈原《離騷》「勿反顧以流涕兮,哀高丘之無女」之名頗有感觸,便毅然改名為楚女。以「楚女」為名,表示其為國奮鬥一生,奉獻自己的無私胸懷。?
周立波,原名原紹儀、周風翔,著名作家。20歲時投身革命,1934年參加魯迅領導的中國左翼作家聯盟,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。隨後,他便立志在現實主義文學領域有所作為。為了時刻鞭策自己,他以藏語Liberate(解放)一詞的讀音「立波」作為名字,終生使用。
鄒韜奮,原名恩潤,現代著名新聞記者、出版家,傑出民主人士。他在上海主編《生活》週刊時,改名韜奮。「韜」是韜光養晦,「奮」是奮鬥不息,他用這兩句話來激勵自己為國家和民族的振興奮鬥一生。?
對言志改名來說,不管是個人傾向還是國家民族傾向,都能表現改名者的思想志趣,促使改名者在名字的激勵下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。?
增減字改名?
增減字改名,主要是指在原名的基礎上增加或減少一個字,從而賦予原名新的含義,成為一個新名。?
成龍原名陳港生,在他8歲時,其父將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師京劇武生於占元的中國戲劇學校學習,按照學校傳統慣例,學生每人取一個藝名,其中必須含有校長名字中的一個字。因校長為於占元,於是陳港生被改為陳元龍。後來羅維導演 正式為其改藝名為成龍。?
古元是著名的當代版畫家,在他出生後,父親為使他一生平安幸福,便虔誠地把他認寄給關帝廟的關聖大帝,並因此而將他取名為古帝源。?
古帝源到延安以後,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志向,於是就去掉名字的前一個字,同時又把後一個字改用同音元,就這樣,他的名字就由古帝源變為古元了。?
又如聞一多先生,原名家驊,後由於覺得俗氣,便改為單名一個「多」字。可不久他發現叫起來不大順口,同學建議他在中間加個「一」字,好聽好記,他欣然接受,於是又改名聞一多。?
還有成蔭,原名成蔭五,著名導演,著名影片《南征北戰》的編導。由於很喜歡綠樹成蔭這個成語,便將成蔭五中的「五」字去掉,改名成蔭。這樣顧名思義,讓人立即有綠樹成蔭的聯想,使人產生欲親近之感。
像以上這種增減字的改名方法,具體實例還有很多。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,增減字改名方法還有另一種方式,就是增減字的偏旁部首,從而產生新的名字。?
其實,增減偏旁部首這種改名的方法,實質上也是累加取名法和拆字取名法(如白水泉;著名作家舒慶春,字捨予等)的一種形式,只不過這種改名方式就更妙了。?
如王復羊,原名王復祥,著名漫畫家,後將名字中「祥」字的示字旁去掉,這樣他的名字就改成了王復羊。?
又如高士其,原名仕琪,是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科普作家。由於他看透了社會的黑暗與政治的腐敗,非常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