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名字叫好名字?原本並無定論。各家自有各家的眼光,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。現在多半是獨生子女,老一輩所謂按輩分排列取名的習慣,大都悄然馳廢。前半個世紀人名之取,很有點緊跟時代的意思,譬如一個「建國」,就普遍得舉目皆是,如果以為凡建國都在1949娩出娘胎,那就犯了形而上的錯誤。某些時代胎記,倒是指一不二,我的一男一女兩個朋友皆名「超英」,即使不是過來人,也大致推想得到,那是1958呱呱墜地的商標,因為正是那一年,巨臂一揮,群情洶湧,有了必定載入史冊的「趕美超英」。這一年出生者,還有一個人名選擇:躍進。那晚,與我的躍進大學校友在咖啡屋小啜,恰有兩位女士同在,談起生辰八字,躍進歎曰,老是不打自招,要改個名字才好!復問:六七十年代有什麼標誌?我答:六十年代後半,有衛東、向東、衛彪等可選,七十年代麼……他馬上說,減去十歲,於願已足,過猶不及,也別裝得太嫩了。
在大學教書凡25年,經歷的姓名汗牛充棟,能記下的,除非個人有天賦者或極富個性者,再就是姓名有特色者。取名看來不是小事,尤其張王李陳林之類的大姓,更不要信手拈來,取個常見的單名。近日,一個名為「中國姓氏權威」的博客公佈了「中國重名最多的50個姓名」,根據此排名,「張偉」成為中國重名最多的姓名,全國共有290607人叫「張偉」。排在第二的是王偉,重名數達281568。該博客稱所有的數據由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提供。以我一孔之見,取名一不要取單名,這樣既容易重名,稱呼時又不容易表示親切的語態,譬如一個女孩叫林珊,首先,林是大姓珊是大名,叫林珊過於嚴肅,叫阿珊失之親狎,叫小林固無不可,但又少了一份親切;二要避開俗詞俗意,如「珍」、「秀」、「梅」、「琴」、「婷」「霞」……除非有很好的組合搭配;三要避開雙聲疊韻,我的女兒名吉子,因為當年生她,剛好出第一本小說集子,諧音一個「吉」,以為紀念,現在看來,沒有避開疊韻,叫起來很有些拗口,也不響亮。教古代文學的老師給孩子取名,倒是古意盎然的多,同事的女兒叫「池風」,就是得自宋朝才子晏殊的一首七律: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樹池塘淡淡風。我們笑他,當年如果能生一對雙胞胎就好了,一個叫院月,一個叫池風,又雅致又獨特,天上地下,無人能敵。
名字取得太冷僻,也不好,如今電腦與手機普及,不能在短信發出問候還是小事,我的學生點名冊不時有筆寫偏旁的,乃是連電腦也沒有備存的尷尬。這些同學到派出所去登記、辦一應證照,其給人麻煩給己麻煩,自是不言而喻。遙想過去「崢嶸」年代,名字取得不慎,甚至招來禍殃,某君生有三子,老大愛國,老二愛民,老三愛黨,堪稱一片赤誠,丹心可昭日月。不想,偏偏有人獨闢蹊徑,三名連綴起來從中讀出反動:愛國民黨!於是批鬥下獄,百嘴莫辯。
現在似不會有過去的荒謬了,但取名雷同,麻煩仍然所在多有。近看央視的「今日說法」,上海松江區一個學護理的女孩名張燕,三年前報考了歐華職業技術學院,畢業後,才知拿不到畢業證,院方懷疑她盜用了另一個奉賢區的張燕之名入學,因為學院只有奉賢張燕的人事檔案。松江張燕委屈萬端,貧寒的母親更因女兒可能丟掉剛到手的工作而涕泗橫流。那段時間,上海多家媒體跟進,教委安排調查……一番緊張奔波及等待之後,終於雲開霧散,大白天下:當年奉賢與松江兩個張燕同時上線,均被歐華學院錄取,奉賢張燕棄歐華而去了電大,但是在調檔案的時候,老師粗枝大葉,不看考號只看姓名,誤收了奉賢張燕而放棄了松江張燕,結果張冠李戴,遺禍直到三年後的畢業才彰顯。
我平日寫稿,只題南翔二字,是真名也是筆名,但檢索起來,需從南翔古鎮、南翔機械廠以及南翔小籠包等條目中一一剔除,頗費力氣。要想在有生之年趕上南翔小籠包子的名望,想必一點也沒希望。
於是想到,何謂好名字,還有一個標準,那就是在谷歌或百度中檢索,難見重樣的,不僅不重他人姓名,即便鎮名、廠名、包子名,也不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