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字要有意義,表達思想。
起名字之前,先要確定準備在名字中寄寓什麼意思。在一般的情況下,有些人往往把這個問題考慮得過於簡單,無論雅俗,總在康、福、仁、顯、智的概念下徘徊,然後選定一個符合該意思的詞而名之。
其實,命名之前的立意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。在實際起名的時候,往往有幾種立意在腦中盤旋,還會互相交叉纏繞,令人拿不定主意。
把什麼意思寄寓到名字之中,往往因人而異,但也有相同的。如果不假思索,貪圖省事,從現成的字、詞中拾撿,不是言不達意就是平淡無奇。
立意就是構思,要把靈感凝匯成語言,並非一件易事。不同的社會地位,不同的思想觀點,不同的文化程度,不同的生活經歷,不同的經濟條件,不同的家庭成員和社會關係等等,都會造成不同的立意。
書翰人家,多望子女學業成就,命名為「冠柔」、「文良」、「明睿」之類;風雲人物,多望子女胸懷大志,故名為「枕毅」、「堯中」、「宏遠」之類;治業經商之家,多望子女一帆風順,名作「吉昌」、「惠昌」、「化善」、「曲成」之類……各人觀點不同,對子女的期許也不同,立意也迥然各異。
這裡談「立意」,並非欲代人立意,而是從實用角度談談立意應注意的問題。
立意,就是把想使子女的名字表達什麼思想,含有什麼意義確定下來。萬物之愛,莫過於母愛。這並不是說父親不愛子女。父親和母親所不同的是:父親常具有男性的冷靜,屬理智型;母親常具有女性的熱誠,屬感情型。父母對自己子女的期望或許有些不同。但對子女的愛心卻是相同的。
近年來,人們給子女命名多重意而不重字,「濤」、「麗」、「大偉」、「小敏」、「小華」等名比比皆是,甚至一些俚俗的乳名也作「正名」使用。
乳名、亦稱小名,父母為稱呼方便而起,多含親暱之情(如芳芳、小妮等);有的父母愛之過度,親暱之詞不盡表達愛意,或因文化低而討吉利的,竟以反詞呼之,如狗剩、肥仔、小蛋等,甚至還有近似綽號之更粗俗者。乳名一般使用時間較短,成年以後多不再用,即使仍呼之,也局限在一定範圍以內。
然而,正名(亦稱大名、學名)一確定下來,多需使用一生。或許死後仍需使用,所以應當莊重。用太俚俗的字詞,如「富」、「財」、「有順」、「永貴」等,容易使人產生此名者沒有知識修養的第一印象,即使成為學者碩士,或者上司領導,也難免遭人嘲謔;倘若專學或投試就業,起碼在名單上給主考的印象分會大打折扣。文革間「蒯大富」,「張鐵生」等名,便是一例。
正因如此,父母在給子女起名時,決不能只顧含意而忽視措詞用字,感情的表達需要知識、修養和一定的方式。
好的表達方式並非直來直去,而要深摯、委婉,讓人覺得像詩句那樣值得回味。「文革」期間武漢「新野」派頭頭李某得一千金,正值《毛主席詩詞》發表,於是為女兒起名「紅武」,合「不愛紅裝愛武裝」之意,又暗喻生於武漢。這「紅武」之名叫了三年,老父從福建來楚,為孫女名字大怒,以為女妖精之稱,但又拗不過其子,乃苦思數日,將「紅武」改為「丹戎」,名為女性,又未篡原意。這裡且不論李某立意如何,用後者的確令人感到詩意盎然。再如「神章」二字,意雖好,但叫起來不免滑稽,而改為「少惠」則意不變,名生華彩。可見,雖同樣的立意,如何表達也至關重要。
在用字措詞方面,既可用粗獷、豪放、剛健、質樸之詞,也可選擇優雅清新,纏綿、精巧之字。字和詞本身是死的,如何使用這些字和詞卻在人為,所以在立意之後,選擇字詞也是命名是否成功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