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名學淵源於我國古代諸多先賢的哲學思想,是我國的國粹。孔子說:。蘇東坡說:。古代,許多學者雖對姓名做過研究,可惜只是解其字義而未加以發展,更沒有形成一門專門的學問。後來,各代學者雖有補充,詳加說明,然而始終沒有被世人重視,只是在民間流傳。至十八世紀末,十九世紀初,日本學者雄崎健翁將姓名學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整理,並美名稱為,實為中國姓名學。而研究此學的門生則稱為。之後,此風傳入新加坡、香港、澳門、台灣、韓國等地區,漸傳至我國東北逐成今日之姓名學。
名:人的代表符號,稱呼。
字:也稱表字,它是根據人名中的字義另取的別名。按照我國古代禮儀,男自20歲時要結髮加冠取 ,而女子則在15歲舉行笄禮時取字,表示他們已長大成人,可以婚嫁了。取字在古代一般只限於士大夫和知識分子,貧民百姓則有名無字。古人的字與名有著密切的聯繫,字往往是名的解釋或補充,二者互為表裡。《顏氏家訓》中有之說。
號:是人名字以外另起的稱號,往往有藝術色彩,名人雅士自己起的號,謂。人死後,後人根據其生前的事跡給予的稱號──謚號。皇帝在太廟立室奉祀,特立專號──廟號,稱為某祖,某宗。
筆名:清末以來,有些人在報紙,雜誌上發表文章,不願用真名,就給自己取個筆名。魯迅為兒子起名海嬰。對此,許廣平在回憶錄中說,1929年9月孩子出生兩三天後,魯迅問許廣平有沒有想起給孩子起個名字,許廣平說還沒有。魯迅說: 老捨有三女一子。大女兒在濟南出生,起名舒濟。因為濟的繁體字不好寫,孩子上學時寫起來很費勁。於是,二女兒出生後,老捨決定用筆畫少些的字,起名舒雨。他為兒子起名舒乙,乙字只有一筆。小女兒起名舒立,立字5筆,好寫好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