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杭州信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】姓名含義解釋,取名用字解釋【杭州信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】
杭字起名字解析

杭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杭字的筆畫:【8畫】
杭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杭字的拼音:【hang】
杭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513第06
杭:意指方舟,船。杭也是今浙江省杭州市的簡稱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7280次)
杭
(形聲。從木,亢聲。本義:抵禦)
方舟並濟或以船渡 [ferry]
杭,渡也。--《說文》
誰謂河廣?一葦杭之!--《詩·衛風·河廣》
魂中道而無杭。--《楚辭·九章·惜誦》
又如:杭筏(渡水的筏子);杭絕(乘船渡過)
航行 [navigate]
懲往途而省究兮,吾庶以慎吾杭。--明·何景明《進舟賦》
杭〈名〉
方舟;船 [ferryboat]
杭,方舟也。--《說文》
蓋周躍魚隕杭。--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
又如:杭絕(乘船渡過)
浙江省杭州市的簡稱 [Hangzhou]。如:杭紗(杭州產的細紗布);杭紬(杭州產的粗綢);杭越(杭州和越州的並稱)
杭hang杭州市,在浙江省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杭kang 1.御。 2.昂起。 3.高。參見"杭杭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杭kāng 1.見"杭莊"。
州字起名字解析

州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州字的筆畫:【6畫】
州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州字的拼音:【zhōu】
州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7450,第11卷下,川部第10字 [康熙字典]:頁324第01
州:1、舊時行政區劃名;2、民族自治行政區劃名,在省級之下,縣級之上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2210次)
州
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兩邊的曲折線象河流,中間像水中的陸地。「州」是「洲」的本字。小篆字形象兩個「川」字相重合。本義:水中的陸地)
同本義。後作「洲」 [islet]
水中可居曰州。--《說文》
字亦作洲。
在河之州。--《詩·周南·關雎》。毛本作「洲」。
中國古地方行政區劃名。相傳禹治水後,分其領域為九州。 歷代多有興廢。 民國廢州。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[prefecture]
昔,堯遭洪水,民居水中高土,故曰九州。--《說文》。按,即禹貢之冀、兗、青、徐、揚、荊、豫、梁、雍也。舜分青為營州,分冀為幽州,并州,即虞書十二州也。
州zhōu
⒈舊時行政區劃名:跨~連郡。又用於地名:杭~。廣~。鄭~。
⒉民族自治行政區劃名,在省級之下,縣級之上: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~。
信字起名字解析

信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信字的筆畫:【9畫】
信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信字的拼音:【xin】
信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1519,第03捲上,言部第50字 [康熙字典]:頁105第25
信:信字的含義較為廣泛,其中常見的是指誠實、不欺騙,以及由此而獲得的信任、不懷疑,此外還指信仰、書信、信號等。作人名用時,主要是取其誠實守信之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28510次)
信
(會意。從人,從言。人的言論應當是誠實的。本義:真心誠意)
同本義 [honest sincere]
信,誠也。--《說文》
有諸已之謂信。--《孟子》
信,言合於意也。--《墨子經》
信者,誠也。專一不移也。--《白虎通·情性》
定身以行事謂之信。--《國語·晉語》
期果言當謂之信。--《賈子道術》
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。--《禮記·經解》
信誓旦旦。--《詩·衛風·氓》
反賊無信!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!--《三國演義》
犧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--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
信而見疑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則是
信xin
⒈誠實,不欺騙:~守。誠~。講~用。言而有~。
⒉確實,可靠,不懷疑:~賴。可~。相~。~而有征。~譽第一。
⒊敬慕,崇奉:~仰。~奉。~徒。
⒋消息,記號:~息。報~。喜~兒。放~號槍。
⒌憑據:~物。印~。
⒍函件:書~。送~。介紹~。
⒎隨便:~手拈來。閒庭~步。~口雌黃。
⒏[信石]砒霜。
⒐〈古〉通"伸"。伸展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信shēn 1.通"伸"。伸直,伸長。 2.通"伸"。伸張。 3.通"身"。見"信圭"。
達字起名字解析

達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達字的筆畫:【6畫】
達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達字的拼音:【da】
達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253第17
達:達的本義是道路暢通或到達。由此引申的意義是通曉、懂得透徹等。達的另外兩層意義是:1豁達,心胸開闊;2得志,顯貴。就人名而言,達字既可以表示人品性情(心胸開闊,豁達大度),也能說明人的際遇命運(飛黃騰達)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32010次)
達
(形聲。從,羍聲。本義:道路暢通)
同本義。泛指暢通 [lead to;go to]
達,行不相遇也。--《說文》
達,通也。--《廣雅》
左右達為夾室,所以相隔。--《禮記·內則》
寡人其達王於甬句東。--《國語·吳語》
達四聰。--《虞書》
達於河。--《書·禹貢》
七曰達吏。--《周禮·大宰》
下達。--《儀禮·士昏禮》
天下達道。--《禮記·中庸》
唯恐道途顯晦,不相通達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屋極有窗以達氣。--清·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又如:四通八達;達越(疏通瑟底之孔使其聲遲重);達鄉(相對而暢達的窗戶)
裝字起名字解析

裝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裝字的筆畫:【12畫】
裝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裝字的拼音:【zhuāng】
裝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116第34
裝:意指行李,打扮,衣服,修飾等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00次)
裝
(形聲。從衣,壯聲。本義:行裝)
同本義 [baggage]
裝,裹也。--《說文》
橐中裝。--《史記·酈生陸賈傳》
簡元辰而俶裝。--張衡《思玄賦》。注:「束也。」
顧形影,自整裝。--《文選·傅毅·舞賦》
於是約車治裝,載卷契而行。--《戰國策·齊策四》
為裝遣荊軻。--《戰國策·燕策》
又如:裝囊(行囊,遠行者攜帶的袋子);裝束(束裝,整理行裝)
服裝 [outfit;clothing;clothes]
富者賂數十百金,貧亦罄衣裝。--方苞《獄中雜記》
又如:童裝;春裝;夏裝;冬裝;男裝;女裝;獵裝;學生裝;軍裝;古裝;裝束(衣著穿戴)
亦泛指物品
裝(裝)zhuāng
⒈行李:行~。整~待發。
⒉打扮,又指演員的打扮:~扮。喬~。化~。卸~。
⒊安置,盛放:~置。~箱。~載。~船。~貨。安~。~電話。
⒋修配或組合成整體:~修。~配。組~。
⒌衣服:服~。中山~。春秋~。
⒍修飾,裱襯:~飾。~點。~裱。~潢。
⒎訂製成冊、籍:~訂。精~。平~本。
⒏假作,故意做作:假~。~模作樣。~聾作啞。~腔作勢。
⒐[裝備]生產上或軍事上必需備有的東西:農業~備。國防~備。
⒑[裝幀]通常指書畫刊物等的裝潢設計,包括封面、版面、插圖、裝訂等的設計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裝zhuāng
飾字起名字解析

飾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飾字的筆畫:【8畫】
飾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飾字的拼音:【shi】
飾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427第31
飾:裝修得好看。指裝飾品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60次)
飾
(形聲。從巾,從人,食聲。人佩巾有裝飾作用。本義:刷拭)
同本義 [brush]
飾,刷也。--《說文》。按,字亦作拭。
凡祭祀,飾其牛牲。--《周禮·地官·封人》
裝飾;修飾 [adorn;dress up]
運而有光者,飾也。--《大戴禮記·勸學》
共粉飾之,如嫁女床席。--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
豹飾。--《禮記·玉藻》
君子不以紺緅飾。--《論語》
飾以篆文、山龜鳥獸之形。--《後漢書·張衡傳》
若稍飾以樓觀亭榭,與江山相發揮,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。--宋·陸游《過小孤山大孤山》
又如:飾車(有彩漆文飾之車。大夫以上所乘);飾說(修
飾shi
⒈裝修得好看:裝~。修~。粉~。
⒉指裝飾品:首~。服~。
⒊假托,遮掩:~詞。掩~。文過~非。
⒋扮演:她在這個劇裡~主角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飾chi 1.整治;整頓。 2.端正;謹慎。 3.戒備。
工字起名字解析

工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工字的筆畫:【3畫】
工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工字的拼音:【gōng】
工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3012,第05捲上,工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325第01
工:本義指工匠的曲尺。後也有生產(如開工),精巧(如工致),善於,善長(如工於書畫)等含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400次)
程字起名字解析

程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程字的筆畫:【12畫】
程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程字的拼音:【cheng】
程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4432,第07捲上,禾部第81字 [康熙字典]:頁854第10
程:指規章、典範、次序等。象徵道路、前途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77390次)
程
(形聲。從禾,呈聲。本義:稱量穀物,並用作度量衡的總名)
度量衡的總稱 [a general name of measurements of all kinds]
按度程。--《禮記·月令》
程者,物之準也。--《荀子·致仕》
法式;章程,規格 [rules;regulations]
張蒼定章程。--《漢書·高帝紀》
又如:章程(書面寫定的組織規程或辦事條例);程考(按科舉常規考試);程品(法式;規範);程法(程式;法則)
典範;法度 [model;law;standard]
匪先民是程。--《詩·小雅》
後世以為法程。--《呂氏春秋·慎行》
又如:程律(法律);程墨(作為範本閱讀的八股文選集)
限度;期限
有字起名字解析

有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有字的筆畫:【6畫】
有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土】
有字的拼音:【yǒu】
有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4299,第07捲上,有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504第20
有:有字的本義是具有或擁有,取名時使用有字,主要是作修飾詞用,表示期望在某些方面有所收穫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65800次)
有
(會意。金文字形,從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義:具有,與「無」相對)
同本義 [have;possess]
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傳曰:「日月有食之。」--《說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許雲月有食之,猶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
一有一亡曰有。--《谷梁傳·莊公二十八年》
大有眾也。--《易·雜卦》
有備無患。--《左傳·襄公十一年》
天若有情天亦老。--李賀《金銅仙人辭漢歌》
又如:有來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無運(謂命好,運氣卻不好);有酒膽無飯力(表面剛強,骨子裡懦弱);有竡劃沒是處(雖有安排,但無法實現。喻指無處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
有yǒu
⒈跟"無"相對。
1〈表〉所屬:她~部錄像機。
2〈表〉存在:~見解。~希望。~花~草。
3〈表〉發生和出現:他~傷了。情況~了變化。
4〈表〉估量或比較:這隻雞~五斤多。他~你那樣高了。
5〈表〉大或多:~把年紀。富~成效。~的是(多得很)。
⒉用於某些動詞前面。〈表〉客氣:~請。~坐。~勞。
⒊佔據:占~。孫權據~江東。
⒋跟"某"、"某些"相近或指一部分:~一時期。~人不同意。~的(有些)地方工作未做好。
⒌〈古〉漢語詞頭,作助詞(無義):~夏。~周。
⒍[有為]有作為。
⒎[有方]得法。得當。
⒏[有傾]不多久,過了一會兒。
⒐[有司]〈古〉稱官吏。
⒑[有限]
1有條件的,有邊際的,可以窮盡的:~限公司。
2不多的,有一定限度的。
⒒[有效]有作用,有效果:很~效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有you同"又"。還有,再加上:三十~六。
限字起名字解析

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限字的筆畫:【8畫】
限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限字的拼音:【xian】
限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9581,第14卷下,阜部第14字 [康熙字典]:頁1350第07
限:定範圍;指定的範圍;範圍的極限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160次)
限
(形聲。從阜,艮聲。阜,土山,與山勢有關。本義:阻隔)
同本義 [separate;cut off;sunder]
限,阻也。--《說文》
限之以大故。--《楚辭·懷沙》
牽牛織女遙相望,爾獨何辜限河梁。--三國魏·曹丕《燕歌行》
又如:限絕(隔絕);限隔(阻隔;隔絕);限帶(阻隔圍繞);限難(阻難)
限制;限定 [limit]
是身如浮雲,安可限南北。--杜甫《別贊上人》
又如:限狀(限期完成公務的文書)
限
險阻 [danger and barrier]
南有巫山,黔中之限。--《戰國策》
限期 [deadline]
限六日內交。--《廣東軍務記》
不可限以時月。--宋·沈
限xian
⒈定範圍:~制。~定。~期完成。
⒉指定的範圍:界~。期~。權~。
⒊險阻:巫山之~。
⒋[限額]規定的數額。
⒌〔限度〕範圍的極限:最大~度。最低~度。
公字起名字解析

公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公字的筆畫:【4畫】
公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公字的拼音:【gōng】
公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716,第02捲上,八部第10字 [康熙字典]:頁126第28
公:公字的本義是指正直無私。在引申義中,公字又表示公事、公然等義,有時也指人。指人時,情況較為複雜。如古時對人尊稱為公,也稱祖父或父親、丈夫的父親為公,有時則指雄性的動物,如公雞、公牛等。另外,古時還把一種封爵稱為公,地位在王爵和侯爵之間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1680次)
公〈形〉
(會意。小篆字形,上面是「八」,表示相背,下面是「」(「私」的本字)。合起來表示「與私相背」,即「公正無私」的意思。本義:公正,無私)
同本義 [just]
公,平分也。--《說文》
背謂之公,或說,分其以與人為公。--《韓非子·五蠹》
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兼覆無私謂之公。--《賈子·道術》
舉公義,辟私怨。-《墨子·尚賢上》
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,讒諂之蔽明也,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--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又如:公氣(正大,公正);公素(公正質樸);公潔(公正廉潔);公慎(公正謹慎);公誠(
公gōng
⒈國家的或集體的,跟"私"相對:~文。~款。~糧。~而忘私。立黨為~。愛護~共財產。
⒉正直,合理:~事~辦。~正無私。買賣~平。
⒊共同的,大家認可的,大家適用的:~約。~認。~海。
⒋能普遍用於同類事物的:~式。
⒌讓大家知道:~布賬目。可以~開。發佈~報。
⒍雄性的:~牛。
⒎稱祖輩或年老的男人:大~。外~。老~ ~。
⒏丈夫的父親:贍養~婆。
⒐對男子的尊稱:諸~。
⒑〈古〉五等爵位(~侯伯子男)的第一等。
⒒公制的計量單位和曆法:~斤。~裡。~尺。~歷。~元。
⒓[公司]合股或單股經營的工、商企事業組織:石油~司。服務~司。
⒔[公子]舊時稱王、侯、官僚的兒子。也用於對別人兒子的敬稱。
⒕[公主]皇帝或國王的女兒。也指皇帝或國王的姑母、姐妹等。
⒖[公民]具有一個國家的國籍,按憲法或法律規定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人。
⒗[公使]由一國元首派駐到別國的、低於大使級的代表。通常都授有"特命全權公使"銜。
司字起名字解析

司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司字的筆畫:【5畫】
司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司字的拼音:【sī】
司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741,第09捲上,司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74第03
司: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本義:職掌,主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810次)
司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一個人用口發佈命令,有統治、管理義。從反後,意思說,與帝王「後」相對為「司」,即有司。本義:職掌,主管)
同本義(含負責掌握、處理之意) [take charge of]
司,臣司事於外者。--《說文》
司,臣也。--《廣雅》
司,主也。--《小爾雅》。按,周官四十有一司,司者,理其事也。
司王朝。--《周禮·師氏》
司,主也。--《廣雅》
曰司徒。--《禮記·曲禮》。疏:「凡言司者,總其領也。」
至於守司囹圄,禁制刑罰,人臣擅之,此謂刑劫。--《韓非子·三守》
使雞司夜,令狸執鼠,皆用其能,上乃無事。--《韓
司sī
⒈主管,掌管:~令。~法。~機。各~其事。
⒉政府機關名稱。我國部以下的辦事單位:外交部西歐~。
⒊觀察:~日月之長短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司si 1.通"伺"。偵察;探察。 2.通"伺"。守候;等待。 3.同"嗣"。繼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