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井陘縣帝龍耐火材廠】姓名含義解釋,取名用字解釋【井陘縣帝龍耐火材廠】
井字起名字解析

井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井字的筆畫:【4畫】
井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井字的拼音:【jǐng】
井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3173,第05卷下,井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86第14
井:指鑿地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,後也指形狀像井的東西。井也有整齊,有秩序的含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5280次)
井
(象形。金文字形,外象井口,中間一點表示井裡有水。本義:水井)
同本義 [well]
改邑不改井。--《易·井》
井道。--《易·雜卦》傳
宿息井樹。--《周禮·野廬氏》。注:「井,共飲食。」
為其井匽。--《周禮·官人》
坐井觀天,曰天小者,非天小也。--韓愈《原道》
又如:井池(井口旁儲水的小池);井魚(井中的魚。比喻見識短淺);井養(井水源源不斷,供人飲用。比喻領受別人的好處、恩惠);井華(清早初汲的井水);井干(井上木欄干)
形似水井的坑穴 [sth. In the shape of a well]。如:井灶(四川、雲南等地煎制井鹽的工場);井槨(即
井jǐng
⒈鑿地挖成能取出水的深洞:水~。又指形狀像井的:煤~。油~。氣~。天~。
⒉整齊,有秩序:~ ~有條。~然有序。
⒊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
陘字起名字解析

陘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陘字的筆畫:【7畫】
陘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陘字的拼音:【xing】
陘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349第05
陘:暫無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0次)
陘
山脈中斷的地方 [defile;mountain pass]
山絕陘。--《爾雅·釋山》。注:「連山中斷絕。」
盤互長干有絕陘,並包佳麗入江亭。--宋·王安石《雨花台》
趙(希)與之陘,合軍曲陽,攻取丹丘、華陽、鴟之塞。--《史記·趙世家》。集解:「常山有井陘,中山有苦陘。」
太行山首始於河內,北至幽州,凡有八陘,是山凡中斷皆曰陘。--《述征記》
又如:陘峴(山谷與山嶺);陘阻(斷崖險礙的地方)
灶邊承放器物處的形狀、樣子 [edge of a kitchen stove]
祀灶之禮,設主於灶陘。--《禮記·月令》鄭玄注
斜坡 [slope]
膺峭袘,腹陘阻。--馬
陘(陘)xing
⒈山口,山脈中斷的地方。
⒉灶邊放東西的土台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陘jing 1.狹窄的通道。
縣字起名字解析

縣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縣字的筆畫:【7畫】
縣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縣字的拼音:【xian】
縣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64第16
縣:省、市、自治區領導下的一級行政區域;〈古〉通懸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4230次)
縣
(會意。從系持倒首。像懸掛的樣子。本義:懸掛)
縣假借為「寰」,為州縣的縣 [county]。行政區劃單位。周代縣大於郡,秦以後縣屬於郡。今為一級行政區劃,隸屬於地區、自治州、直轄市之下
遂縛詣縣。--三國魏·邯鄲淳《笑林》
南番二縣。--《廣東軍務記》
龍泉縣。--明·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開道置縣。--《明史》
又如:縣尹(一縣的長官);縣學(舊制設在縣裡的學校,以培養人才,教育百姓,稱縣學);縣委(中國共產黨縣一級委員會的簡稱)
官府 [local authorities]。如:縣君(宋代官員妻子的一種封號);縣治(縣衙;縣政府)
縣(縣)xian
⒈省、市、自治區領導下的一級行政區域。
⒉〈古〉通"懸"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縣xuan 1.掛。 2.古稱懸掛的樂器,如鐘磬等。 3.懸鐘磬之具。 4.維繫;拴系;系聯。 5.差距;遠。 6.揭示;頒立。 7.懸賞。 8.秤錘。 9.稱量;衡量。 10.祭名。 11.姓。春秋時有縣成。見《史記.仲尼弟子列傳》。
帝字起名字解析

帝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帝字的筆畫:【9畫】
帝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帝字的拼音:【di】
帝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0007,第01捲上,丄部第2字 [康熙字典]:頁330第14
帝:指神話傳說或宗教經典稱宇宙的創造者或主宰者,也指君主,皇帝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6750次)
帝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花蒂的全形。上面象花的子房,中間象花萼(花瓣外面的綠片)。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。本義:花蒂)
天帝,上帝。宗教或神話中稱主宰萬物的神。最高的天神。古人想像中宇宙萬物的主宰 [the supreme Being]
帝,上帝,天之神也。--《字彙》
帝命不時。--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
又
在帝左右。
兆五帝於四郊。--《周禮·大宗伯》
操蛇之神聞之,懼其不已也,告之於帝。--《列子·湯問》
又如:帝鄉(傳說中天帝居住的仙鄉);帝君(古人對神的尊稱);帝江(傳說中的神名。居於「天山」)
君主,皇帝 [monarch;emperor]
帝,
帝 di
1神話傳說或宗教經典稱宇宙的創造者或主宰者:天~、上~。
2君主;皇帝:~王、稱~。
3帝國主義:反~鬥爭。
【帝國】
1國力強盛、版圖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國家:唐~、英~。
2沒有帝王而向外侵略擴張的國家:第三~(希特勒時代的德國)。
【帝國主義】壟斷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,是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最高和最後階段。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。其根本特徵是壟斷代替自由競爭。又稱壟斷資本主義、現代資本主義或資本帝國主義。
【帝子】帝王的子女。
龍字起名字解析

龍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龍字的筆畫:【5畫】
龍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龍字的拼音:【long】
龍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1537第25
龍: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,是中國最大的神物。人們視其為百鱗之長,乃至生物世界的最高主宰。因此,封建時代龍又用來象徵帝王用的東西,如龍顏、龍床,他們的子孫則叫龍子、龍孫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1089500次)
龍
(象形。甲骨文,象龍形。本義: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神異動物)
同本義 [dragon]
龍,鱗蟲之長。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。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--《說文》。徐鉉注:「像宛轉飛動之貌。」饒炯注:「龍之為物,變化無端,說解因著其靈異如此,以能升天,神其物,而命之曰靈。」
飛龍在天。--《易·乾》
麟、鳳、龜、龍,謂之四靈。--《禮記·禮運》
甲蟲三百有六十,而龍為之長。--《孔子家語·執轡》
葉公子高好龍。--劉向《新序·葉公好龍》
又如:龍工(像龍一樣熟悉水性之功。也作「龍功」);龍公(指龍王,龍
龍(龍)long
⒈〈古〉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,有鱗、有角、有腳,能走、能飛、能游泳,還能興雲降雨:飛~乘雲。葉公好~。
⒉〈古〉生物學上指一些早已絕滅的巨大爬行動物:恐~。翼手~。
⒊封建時代象徵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東西:~顏。~袍。
⒋[龍頭]自來水管放水的出口。
⒌[龍鍾]衰老,行動不靈活的樣子:老態~鐘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龍mang 1.通"尨"。雜色,色斑駁。 2.通"?"。參見"龍鴟"。
耐字起名字解析

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耐字的筆畫:【9畫】
耐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耐字的拼音:【nai】
耐字的出處:[康熙字典]:頁962第01
耐:意為經得住、受得住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880次)
耐〈動〉
(會意。從而,從寸。而亦聲。「而」指面頰,「寸」指法度,刑法。在面頰上施刑罰,指剃鬚。字本作「耏」。從而,從。本義:古時一種剃掉鬍鬚兩年的刑罰)
同本義 [shave whiskers]
耏,罪不至耏也。--《說文》。按,不剃髮也。
耏以上請之。--《漢書·高帝紀》。應劭注:「輕罪不至於耏,完其耏鬢。故曰耏。」
耐罪亡命。--《後漢書·高帝紀》。注:「耐,輕刑之名。一歲刑為罰作,二歲刑以上為耐。」
耏,多須貌。--《後漢書·章帝紀》注
從事有亡,卒歲得,可論?耐。--《睡虎地秦墓竹簡》
又如:耐罪(古代剃去鬢鬚的刑罰。耐,同「
耐nai
⒈禁得起,受得住:~寒。~穿。~磨。~ 火材料。
⒉適宜:江田~插秧。
⒊[耐心]不急躁,不厭煩:~心幫助。~心指導。
⒋[耐煩]能克制煩躁的情緒:他真~煩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耐nǎi 1.方言。你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耐neng 1.能夠。
火字起名字解析

火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火字的筆畫:【4畫】
火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火】
火字的拼音:【huǒ】
火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6380,第10捲上,火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665第01
火:本義指物體燃燒所發的光、焰和熱,後也引申為緊急,急躁,發怒,焚燒等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28910次)
火
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象火焰。漢字部首之一。本義:物體燃燒所發的光、焰和熱)
同本義 [fire]
火,南方之行也。炎而上,象形。--《說文》
火之為言委隨也,故字人散二者為火也。--《春秋·元命苞》
離為火。--《易·說卦》
火水妃也。春秋感情符,火者陽之精也。--《左傳·昭公九年》
火,日氣也。--《論衡·詰術》
人火曰火,天火曰災。--《左傳·宣公十六年》
國曰災,邑曰火。--《谷梁傳·昭公九年》
大者曰災,小者曰火。--《公羊傳·襄公九年》
火燒令堅。--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·活板》
火令藥熔。
又如:火鏈(
火huǒ
⒈物體燃燒時所發的光和焰:烈~熊熊。若~灼人。〈喻〉緊急:~速增援。十萬~急。
⒉焚燒:~攻。〈喻〉急躁,發怒:~氣大。他冒~了。莫發~嘛。
⒊紅色:~雞。
⒋同"伙":~伴。
⒌興隆:生意~起來了。
⒍中醫指引起發炎、紅腫、煩躁等症狀的病因:上~了。要敗~。
⒎五行之一:金木水~土。
⒏〈古〉兵制,十人為"一火"。
⒐槍炮彈藥:軍~庫。開~炮轟。
⒑[火藥]炸藥的一類。〈古〉我國四大發明之一,多用作燃藥或發射藥。
⒒[火力]武器射擊的威力。
⒓[火線]
1作戰時雙方槍炮子彈交接的地帶。〈喻〉鬥爭最尖銳最激烈的地方。
2電路中輸送電的電源線。
⒔[火花]迸發的火焰。
⒕[火柴]細木條(現今有塑料條或紙條)的一端蘸上磷、硫等,能摩擦生火的東西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火huō 1.方言。缺豁。
材字起名字解析

材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材字的筆畫:【7畫】
材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木】
材字的拼音:【cai】
材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3593,第06捲上,木部第200字 [康熙字典]:頁511第16
材:本義指木材,木料,也引申為資料,有才能的人等含義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9310次)
材
(形聲。從木,才聲。本義:木材,木料)
同本義 [timber]
材,木梃也。--《說文》
五曰材貢。--《周禮·太宰》
駕而乘材。--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「橫木也。」
無所取材。--《論語》。鄭注:「無所取於桴材。」
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,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。--《莊子·人間世》
材樸委積兮。--《楚辭·九章·懷沙》
因造玉清宮,伐山取材。--宋·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又如:木材;材器(材木與器物)
泛指原料、材料 [material]
飭化八材。--《周禮·太宰》。注:「珠、象、玉、石、木、金、革、羽也。」
其材足以備器用。--
材 cai
1木材。泛指可以直接做成成品的東西:木~、鋼~。
2棺材。
3資料:教~、素~。
4有才能的人:人~。
【材積】木材體積。以立方米為計量單位。
廠字起名字解析

廠 字的取名用字解釋
廠字的筆畫:【2畫】
廠字的五行:【五行屬金】
廠字的拼音:【chǎng】
廠字的出處:[說文解字]:編號5945,第09卷下,廠部第1字 [康熙字典]:頁160第15
廠:本義指棚捨,後用於泛指工廠。(此字在人名庫中共出現約:3070次)
廠
(形聲。從廣,敞聲。從「廣」,表示與房屋有關。本義:棚捨)
沒有牆壁的簡易房屋 [wall-less house]
又如:廠屋(棚捨;無隔牆的房屋)
馬屋;牲口棚子 [stable]
架北牆為廠。--《齊民要術》
工廠 [factory]
正德十四年,廣州置鐵廠。--《明史·食貨志》
又如:紗廠;鋼廠;麵粉廠;紡織廠;造紙廠;木器廠
明代的一種特務機構 [secret service]。如:廠臣(明東廠、西廠的主官);廠獄(指明代東廠、西廠囚禁犯人的牢獄)
廠ān
⒈小寺廟。多稱尼姑居住處:~堂。
⒉圓形的草屋。"廠"多見於人名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廠 chǎng工廠:塑料~、麵粉~。
【廠長責任制】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中所實行的一種制度。在這種制度下,廠長具有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決策權和生產指揮權,在企業中處於中心地位,對企業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負有全面責任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—
廠(廠、廠)chǎng
⒈通常指製造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企業單位:工~。軋鋼~。食品~。
⒉可以存貨或可進行加工的場所:煤~。汽車修配~。
⒊跟棚子相似的房屋:~棚。